懷孕後蛀牙率大增,又不能治療…孕媽咪快學!牙齒保健每天簡單3步驟
【嬰兒與母親/游資芸 撰文】
「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這句話絕不誇張!懷孕後蛀牙率大增,又要盡量避免牙科深度治療,不好好保養,真的有可能問題多多。快跟著牙醫師每天做好潔牙3步驟,讓孕期擁有一口好牙!
4大原因,懷孕後較易蛀牙
孕媽咪好煩惱,懷孕後三不五時蛀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馬偕紀念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顏永昇表示,孕期之所以容易出現牙齒問題,主要有4大原因!
原因1:孕吐
孕媽咪孕吐容易造成牙齒酸蝕、琺瑯質被破壞,造成蛀牙率升高。加上孕吐媽咪吃得少,營養攝取量偏低,身體抵抗力下降,影響唾液的殺菌功能,致使嘴巴環境易滋生細菌。
原因2:口乾
許多孕媽咪常口乾,這種情形也會使口水減少,蛀牙率變高。
原因3:口味或飲食改變
懷孕後口味或飲食方式可能改變,若孕媽咪特別喜歡吃甜的或酸的食物,也會讓口腔環境變成酸性,容易產生蛀牙。
原因4: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是孕期建議的飲食習慣,但如果孕媽咪常多餐吃或半夜起來吃東西,卻沒做好口腔清潔,蛀牙或牙周病的機率會增加。
清潔不當恐演變「妊娠牙齦炎」
顏永昇醫師提醒,妊娠牙齦炎跟一般牙齦炎的發生原因一樣,多是吃完東西後,沒有好好清潔口腔所導致,而懷孕後因荷爾蒙改變,牙菌斑造成牙齦發炎情況加劇,加上清潔不當,發炎症狀會更強烈。有些孕媽咪會在牙齒和牙縫中間長出較大牙苞,稱為「化膿性肉芽腫」,但懷孕期間多半不特別進行切除,因為大部分在分娩後荷爾蒙分泌正常後,會慢慢自行消腫。治療方式以牙菌斑控制為主,若嚴重疼痛或急性感染,才會考慮在孕期中手術切除腫脹的牙齦。
牙周病致胎兒早產機率增7.9倍
孕期患牙周病,國外研究證實,相較沒有牙周病的情況下,胎兒早產的機率增加7.9倍,因牙周病細菌會順著血液跑至子宮附近,可能毒素進到子宮攻擊胎兒,或是胎兒本身產生免疫反應加以對抗,過程中附近區域會發炎,產生發炎性物質,可能造成胎兒早產。
孕期牙科深度治療盡量避免
懷孕後若牙齒有問題還是必須看牙科。顏永昇醫師坦言,孕媽咪正躺會壓迫到靜脈,導致下肢靜脈回流不易,因此牙科看診時間不能太久,以門診經驗估算,最多半小時為限,以免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若妊娠牙齦炎反覆化膿發炎、疼痛難耐,牙醫師評估後必須要切掉膿腫時,顏永昇醫師強調,可考慮在第二孕期進行手術,因第一孕期是胚胎生長、細胞分化時期,對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而第三孕期胎兒體重較重,易對媽咪造成壓迫,加上胎兒隨時可能出生,因此以第二孕期進行手術較為適宜。但如已急性感染,不能不處理,例如蛀牙每天痛到睡不好,即使撐不到第二孕期也要緊急處理,因不處理感染源會順著血液影響胎兒。
孕期有牙周病問題,洗牙和非手術的深部牙結石清除都是可以進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健保給付孕媽咪可90天洗一次牙,各級醫療所、診所都可受理。至於牙周手術,較建議在孕期結束後再進行。
備孕期間先進行全口檢查
顏永昇醫師建議,計畫懷孕的女性,最好在孕前進行一次全口檢查。他提到,研究指出懷孕中再治療牙周病,也無法有效降低早產的機率,因孕期能做的治療有限,如不能久躺等,但牙周病嚴重的病患,有時必須開刀才能有效治療,孕婦無法承受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手術時間。全口檢查項目包括X光檢查和口內臨床檢查,檢視是否有蛀牙、牙周病或長一半或長歪的智齒等,以便於在懷孕前進行較完整的牙科治療。
孕期牙齒保健每天3步驟
懷孕後蛀牙機率大增,孕媽咪可自行做哪些預防措施呢?顏永昇醫師表示,其實很簡單,每天只要執行以下3步驟,便能降低孕期發生牙齒問題的機率。
步驟1:小蘇打水漱口
媽咪孕吐後容易在口腔裡產酸,嘴巴內變成酸性環境後,會讓琺瑯質變得脆弱,最好不要馬上刷牙,間隔半小時較好。此時,可裝一杯水放入一小茶匙的食用小蘇打,稍微漱一下口後,等半小時後再刷牙。
步驟2:用牙線+牙間刷清牙縫
養成用牙線和牙間刷的習慣,牙線用於清理小牙縫,牙間刷則用來刷大牙縫,才能徹底將牙齒隙縫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去除。
步驟3:早晚刷牙2分鐘
顏永昇醫師提醒,每天至少早、晚刷牙共兩次,每次刷牙至少2分鐘。刷牙不能只刷牙齒表面,牙肉和牙齒的交接面也要刷,該處最容易藏汙納垢。此外,刷牙要輕輕刷,太用力會讓牙齒磨耗、牙肉萎縮,造成牙齒敏感。
(本文摘自嬰兒與母親)
文章來源: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244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這句話絕不誇張!懷孕後蛀牙率大增,又要盡量避免牙科深度治療,不好好保養,真的有可能問題多多。快跟著牙醫師每天做好潔牙3步驟,讓孕期擁有一口好牙!
4大原因,懷孕後較易蛀牙
孕媽咪好煩惱,懷孕後三不五時蛀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馬偕紀念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顏永昇表示,孕期之所以容易出現牙齒問題,主要有4大原因!
原因1:孕吐
孕媽咪孕吐容易造成牙齒酸蝕、琺瑯質被破壞,造成蛀牙率升高。加上孕吐媽咪吃得少,營養攝取量偏低,身體抵抗力下降,影響唾液的殺菌功能,致使嘴巴環境易滋生細菌。
原因2:口乾
許多孕媽咪常口乾,這種情形也會使口水減少,蛀牙率變高。
原因3:口味或飲食改變
懷孕後口味或飲食方式可能改變,若孕媽咪特別喜歡吃甜的或酸的食物,也會讓口腔環境變成酸性,容易產生蛀牙。
原因4: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是孕期建議的飲食習慣,但如果孕媽咪常多餐吃或半夜起來吃東西,卻沒做好口腔清潔,蛀牙或牙周病的機率會增加。
清潔不當恐演變「妊娠牙齦炎」
顏永昇醫師提醒,妊娠牙齦炎跟一般牙齦炎的發生原因一樣,多是吃完東西後,沒有好好清潔口腔所導致,而懷孕後因荷爾蒙改變,牙菌斑造成牙齦發炎情況加劇,加上清潔不當,發炎症狀會更強烈。有些孕媽咪會在牙齒和牙縫中間長出較大牙苞,稱為「化膿性肉芽腫」,但懷孕期間多半不特別進行切除,因為大部分在分娩後荷爾蒙分泌正常後,會慢慢自行消腫。治療方式以牙菌斑控制為主,若嚴重疼痛或急性感染,才會考慮在孕期中手術切除腫脹的牙齦。
牙周病致胎兒早產機率增7.9倍
孕期患牙周病,國外研究證實,相較沒有牙周病的情況下,胎兒早產的機率增加7.9倍,因牙周病細菌會順著血液跑至子宮附近,可能毒素進到子宮攻擊胎兒,或是胎兒本身產生免疫反應加以對抗,過程中附近區域會發炎,產生發炎性物質,可能造成胎兒早產。
孕期牙科深度治療盡量避免
懷孕後若牙齒有問題還是必須看牙科。顏永昇醫師坦言,孕媽咪正躺會壓迫到靜脈,導致下肢靜脈回流不易,因此牙科看診時間不能太久,以門診經驗估算,最多半小時為限,以免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若妊娠牙齦炎反覆化膿發炎、疼痛難耐,牙醫師評估後必須要切掉膿腫時,顏永昇醫師強調,可考慮在第二孕期進行手術,因第一孕期是胚胎生長、細胞分化時期,對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而第三孕期胎兒體重較重,易對媽咪造成壓迫,加上胎兒隨時可能出生,因此以第二孕期進行手術較為適宜。但如已急性感染,不能不處理,例如蛀牙每天痛到睡不好,即使撐不到第二孕期也要緊急處理,因不處理感染源會順著血液影響胎兒。
孕期有牙周病問題,洗牙和非手術的深部牙結石清除都是可以進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健保給付孕媽咪可90天洗一次牙,各級醫療所、診所都可受理。至於牙周手術,較建議在孕期結束後再進行。
備孕期間先進行全口檢查
顏永昇醫師建議,計畫懷孕的女性,最好在孕前進行一次全口檢查。他提到,研究指出懷孕中再治療牙周病,也無法有效降低早產的機率,因孕期能做的治療有限,如不能久躺等,但牙周病嚴重的病患,有時必須開刀才能有效治療,孕婦無法承受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手術時間。全口檢查項目包括X光檢查和口內臨床檢查,檢視是否有蛀牙、牙周病或長一半或長歪的智齒等,以便於在懷孕前進行較完整的牙科治療。
孕期牙齒保健每天3步驟
懷孕後蛀牙機率大增,孕媽咪可自行做哪些預防措施呢?顏永昇醫師表示,其實很簡單,每天只要執行以下3步驟,便能降低孕期發生牙齒問題的機率。
步驟1:小蘇打水漱口
媽咪孕吐後容易在口腔裡產酸,嘴巴內變成酸性環境後,會讓琺瑯質變得脆弱,最好不要馬上刷牙,間隔半小時較好。此時,可裝一杯水放入一小茶匙的食用小蘇打,稍微漱一下口後,等半小時後再刷牙。
步驟2:用牙線+牙間刷清牙縫
養成用牙線和牙間刷的習慣,牙線用於清理小牙縫,牙間刷則用來刷大牙縫,才能徹底將牙齒隙縫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去除。
步驟3:早晚刷牙2分鐘
顏永昇醫師提醒,每天至少早、晚刷牙共兩次,每次刷牙至少2分鐘。刷牙不能只刷牙齒表面,牙肉和牙齒的交接面也要刷,該處最容易藏汙納垢。此外,刷牙要輕輕刷,太用力會讓牙齒磨耗、牙肉萎縮,造成牙齒敏感。
(本文摘自嬰兒與母親)
文章來源: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244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