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害你常蛀牙?牙醫師:無科學實證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你有蛀牙嗎?有網友分享自己天天刷牙,且使用牙線,卻頻頻蛀牙;反觀身邊的人不用牙線,卻沒看他因蛀牙所苦,怎麼會這樣?有網友說這是基因問題;牙醫師分享,目前沒有正式研究指出基因或人種會特別容易蛀牙,反倒是「牙齒排列、咬合、唾液、吞嚥、口呼吸等因素,都會顯著影響蛀牙率。」
網友在PTT談到自己從上次洗牙後,每天都有用牙線,卻仍有蛀牙。網友回應「基因問題,我家人只漱口,卻從沒蛀牙」、「牙菌斑顯示劑買來用看看」。
基因決定蛀牙?無科學實證
為何有人沒有仔細照護牙齒仍極少蛀牙,真的與基因有關?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能佐證人種、或基因會影響蛀牙發生率。不過臨床上,他的確見過疏於刷牙與洗牙,卻極少蛀牙的個案。
確實臨床上有發現不少患者,清潔口腔並不很確實,頻率也不對,也很少回診檢查洗牙,但很少蛀牙。但是目前並沒有科學根據說明基因、體質影響蛀牙率;反而口腔狀況是影響蛀牙的重點,像是牙齒排列、咬合、唾液、吞嚥、口呼吸等等,都會顯著影響蛀牙率。
正確潔牙用牙線 降低蛀牙發生率
關於如何正確刷牙,常見潔牙工具有:沖牙器、牙間刷、牙線與牙刷。首先使用沖牙器,可以將食物殘渣沖掉,接著使用牙間刷清除較大的牙縫。若牙周較為健康,牙間刷可能難以進入,則可換用牙線做360度的清潔。最後是用牙刷正確刷牙,「一天至少刷2次。」
針對網友分享的狀況,他認為民眾使用牙線時,應該將手指正確繞圈,且緊貼著牙齒表面;第一次使用者應當照鏡子使用。另外歐凱捷曾在粉絲專頁「歐凱捷 Dr.Ou 牙醫Club」分享,維持牙齒健康,清潔時單用牙刷的去除牙漬效果只有58%,加上牙線可以提升到86%。牙線的使用很重要,用錯方式等於沒用、不分年齡都應該使用牙線、牙線要貼著牙齒而非牙肉、使用牙線並不會讓牙縫越來越大,並且別忘了要摩擦最後一顆牙齒的背面。另分享正確使用牙線3步驟:
●15-20公分:擷取約40公分的牙線段,將兩端纏繞至兩手中指,中間留15-20公分。
●2-3公分:以雙手的拇指及食指,緊緊捏住約2-3公分長的牙線段。
●C字形摩擦:以左右摩擦將牙線慢慢滑至牙齒間,再以C字形滑進牙縫處,並對著一顆牙齒的側面,上下輕柔拉動。
(本文摘自健康網)
文章來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03415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你有蛀牙嗎?有網友分享自己天天刷牙,且使用牙線,卻頻頻蛀牙;反觀身邊的人不用牙線,卻沒看他因蛀牙所苦,怎麼會這樣?有網友說這是基因問題;牙醫師分享,目前沒有正式研究指出基因或人種會特別容易蛀牙,反倒是「牙齒排列、咬合、唾液、吞嚥、口呼吸等因素,都會顯著影響蛀牙率。」
網友在PTT談到自己從上次洗牙後,每天都有用牙線,卻仍有蛀牙。網友回應「基因問題,我家人只漱口,卻從沒蛀牙」、「牙菌斑顯示劑買來用看看」。
基因決定蛀牙?無科學實證
為何有人沒有仔細照護牙齒仍極少蛀牙,真的與基因有關?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能佐證人種、或基因會影響蛀牙發生率。不過臨床上,他的確見過疏於刷牙與洗牙,卻極少蛀牙的個案。
確實臨床上有發現不少患者,清潔口腔並不很確實,頻率也不對,也很少回診檢查洗牙,但很少蛀牙。但是目前並沒有科學根據說明基因、體質影響蛀牙率;反而口腔狀況是影響蛀牙的重點,像是牙齒排列、咬合、唾液、吞嚥、口呼吸等等,都會顯著影響蛀牙率。
正確潔牙用牙線 降低蛀牙發生率
關於如何正確刷牙,常見潔牙工具有:沖牙器、牙間刷、牙線與牙刷。首先使用沖牙器,可以將食物殘渣沖掉,接著使用牙間刷清除較大的牙縫。若牙周較為健康,牙間刷可能難以進入,則可換用牙線做360度的清潔。最後是用牙刷正確刷牙,「一天至少刷2次。」
針對網友分享的狀況,他認為民眾使用牙線時,應該將手指正確繞圈,且緊貼著牙齒表面;第一次使用者應當照鏡子使用。另外歐凱捷曾在粉絲專頁「歐凱捷 Dr.Ou 牙醫Club」分享,維持牙齒健康,清潔時單用牙刷的去除牙漬效果只有58%,加上牙線可以提升到86%。牙線的使用很重要,用錯方式等於沒用、不分年齡都應該使用牙線、牙線要貼著牙齒而非牙肉、使用牙線並不會讓牙縫越來越大,並且別忘了要摩擦最後一顆牙齒的背面。另分享正確使用牙線3步驟:
●15-20公分:擷取約40公分的牙線段,將兩端纏繞至兩手中指,中間留15-20公分。
●2-3公分:以雙手的拇指及食指,緊緊捏住約2-3公分長的牙線段。
●C字形摩擦:以左右摩擦將牙線慢慢滑至牙齒間,再以C字形滑進牙縫處,並對著一顆牙齒的側面,上下輕柔拉動。
(本文摘自健康網)
文章來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03415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