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真刷牙 為什麼還會得牙周病?
天下雜誌690期 文 彭子珊
步入中年,為什麼常常感覺牙齒不舒服?要預防牙周病,別以為刷牙只用牙刷、牙線就足夠。而且除了健康的牙齒,吞嚥、咀嚼等口腔肌力訓練,也不能少。
刷牙、吸到冷空氣,牙齒總是酸痛不舒服?吃東西愈來愈難受,拖慢速度的究竟是腫脹、流血的牙肉,還是無力的肌肉?
如果是牙周病作祟,放心,你並不孤單。
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全台接受牙周病治療的患者人數,接近280萬人,其中又以51到60歲為最多。18歲以上盛行率超過5成的牙周病,不只是國民病,更是步入中年後常見的煩惱。
牙周病又可以分為2種。牙菌斑過多會造成牙齦炎,堆積在牙肉邊緣和牙縫之間,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牙結石,伴隨著牙齦發紅、腫脹,一刷牙就流血。
除此之外,還有牙齦剝離,連牙齦下的齒槽骨、牙周韌帶都被破壞的牙周炎,不只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在外,牙齒也會搖搖欲墜,甚至造成口臭。
牙周病確診後,判定嚴重度的關鍵,就在牙周囊袋探測。
牙醫師會用一只探針,伸進牙齒和牙齦縫隙,量出牙齦剝離的深度。
一旦大於5毫米,就是中度牙周炎,暴露在外的牙根,很容易對冷熱敏感,甚至咀嚼無力。超過7釐米,則是重度牙周炎,古人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寫到的「齒牙動搖」,恐怕就是由此而來。
只是,每天認真刷牙的我們,為什麼會得到牙周病?
你用過牙間刷嗎?
貝氏刷牙做得標準,加上牙線不離身,但細菌還是能見縫插針。
「牙根蛀牙也是中高齡者常見的問題,」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周幸華解釋,可以在牙根上塗氟預防蛀牙,減緩因為牙根露出造成的牙齒敏感之外,牙間刷也是中年口腔清潔的三寶之一。
因為牙周病常發生在臼齒區,造成牙縫變大、牙根露出,牙間刷就可以用來清潔牙齒之間的牙根表面。不管是I型或L型,都要深入牙縫,上下擺動來清潔,同時避免用力過度,傷及牙齦。
牙周病的治療,除了用超音波洗牙和刮刀去除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之外,還得透過翻瓣手術把牙肉翻開,清理牙肉下的牙根表面,再把發炎的肉芽組織去除。骨頭缺損的部位,則是透過填補骨粉、再生膜促進牙周組織再生。
不只治療發炎,牙齒的咬合重建、定期保養都做好,才算是告別牙周病。放任牙周病肆虐,心肌梗塞、中風的機率可能是一般人的2到3倍,糖尿病惡化速度加快,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會提高。
認真刷牙,別忘了訓練舌頭
想好好吃飯,除了健康的牙齒,還得靠強勁的咀嚼肌、舌下肌群等周邊肌肉群,才能把營養送進身體,同時刺激大腦活化。
「我們現在很重視核心肌肉群的訓練,在健身房也常看到長者做重訓,但普遍沒有注意到吞嚥、說話的肌肉群也需要訓練,」周幸華提醒,如果吃東西愈來愈慢,有可能是負責吞嚥、咀嚼的肌肉無力的徵兆。
步入中年,為什麼常常感覺牙齒不舒服?要預防牙周病,別以為刷牙只用牙刷、牙線就足夠。而且除了健康的牙齒,吞嚥、咀嚼等口腔肌力訓練,也不能少。
刷牙、吸到冷空氣,牙齒總是酸痛不舒服?吃東西愈來愈難受,拖慢速度的究竟是腫脹、流血的牙肉,還是無力的肌肉?
如果是牙周病作祟,放心,你並不孤單。
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全台接受牙周病治療的患者人數,接近280萬人,其中又以51到60歲為最多。18歲以上盛行率超過5成的牙周病,不只是國民病,更是步入中年後常見的煩惱。
牙周病又可以分為2種。牙菌斑過多會造成牙齦炎,堆積在牙肉邊緣和牙縫之間,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牙結石,伴隨著牙齦發紅、腫脹,一刷牙就流血。
除此之外,還有牙齦剝離,連牙齦下的齒槽骨、牙周韌帶都被破壞的牙周炎,不只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在外,牙齒也會搖搖欲墜,甚至造成口臭。
牙周病確診後,判定嚴重度的關鍵,就在牙周囊袋探測。
牙醫師會用一只探針,伸進牙齒和牙齦縫隙,量出牙齦剝離的深度。
一旦大於5毫米,就是中度牙周炎,暴露在外的牙根,很容易對冷熱敏感,甚至咀嚼無力。超過7釐米,則是重度牙周炎,古人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寫到的「齒牙動搖」,恐怕就是由此而來。
只是,每天認真刷牙的我們,為什麼會得到牙周病?
你用過牙間刷嗎?
貝氏刷牙做得標準,加上牙線不離身,但細菌還是能見縫插針。
「牙根蛀牙也是中高齡者常見的問題,」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周幸華解釋,可以在牙根上塗氟預防蛀牙,減緩因為牙根露出造成的牙齒敏感之外,牙間刷也是中年口腔清潔的三寶之一。
因為牙周病常發生在臼齒區,造成牙縫變大、牙根露出,牙間刷就可以用來清潔牙齒之間的牙根表面。不管是I型或L型,都要深入牙縫,上下擺動來清潔,同時避免用力過度,傷及牙齦。
牙周病的治療,除了用超音波洗牙和刮刀去除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之外,還得透過翻瓣手術把牙肉翻開,清理牙肉下的牙根表面,再把發炎的肉芽組織去除。骨頭缺損的部位,則是透過填補骨粉、再生膜促進牙周組織再生。
不只治療發炎,牙齒的咬合重建、定期保養都做好,才算是告別牙周病。放任牙周病肆虐,心肌梗塞、中風的機率可能是一般人的2到3倍,糖尿病惡化速度加快,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會提高。
認真刷牙,別忘了訓練舌頭
想好好吃飯,除了健康的牙齒,還得靠強勁的咀嚼肌、舌下肌群等周邊肌肉群,才能把營養送進身體,同時刺激大腦活化。
「我們現在很重視核心肌肉群的訓練,在健身房也常看到長者做重訓,但普遍沒有注意到吞嚥、說話的肌肉群也需要訓練,」周幸華提醒,如果吃東西愈來愈慢,有可能是負責吞嚥、咀嚼的肌肉無力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