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顎矯正時機「對」比「早」更重要,8歲篩檢才是王道!
(文章取自:親子天下)
很多家長著急怕錯過牙齒矯正治療的時機,但齒顎矯正專科楊念珊醫師卻有不同的見解,她提醒家長時間「對」比「早」還重要,除非很嚴重的問題必須馬上動手處置,否則不必急於一時,過去很多齒顎矯正強調及早介入,殊不知其實真正的精髓是「早期篩檢」的觀念,初次篩檢時機要早、但治療時機要對,7 到 8 歲是台灣小孩進入混合齒列早期的時間,也是讓齒顎矯正專科牙醫進行第一次篩檢的最佳時機。
齒顎矯正時機「對」比「早」更重要,8歲篩檢才是王道
楊醫師強調,7、8 歲進行「齒顎」篩檢後,必須及早治療以顎骨發育的相關問題為主,例如小下巴、戽斗,理由是引導顎骨發育生長高峰期為8 到 12 歲(男生大約14歲 ),這段期間矯正顎骨的效果最好,錯過了也不是不能矯正,只是難度變高、效果變差;而「齒顎」矯正的「齒」,在矯正過程中是因為牙齒一側骨沉積、一側骨吸收而達到飄移的效果,所以不管幾歲都有這種生理現象而且效果不會差太多。
戽斗、小下巴 最好在顎骨發育高峰前期介入接受矯治
但若家長發現小孩下巴過長或是下巴過短,就要小心警覺是不是有上下顎生長不良的問題,楊醫師指出,咬合時上門牙應該蓋住下門牙 1 到 2 公釐才是正確位置,但臨床卻發現很多家長以為上下門牙應該切齊互頂,但不管是上門牙在後、下巴太長的錯咬戽斗,或是上門牙蓋住下門牙太多、下巴太短的深咬小下巴,都應該即早讓專科醫師檢查評估,家長若是無法判斷、很難確定,那也不用自己太糾結,趕快預約齒顎專科醫師就對了,因為治療會因情況不同費時不一,還得預留時間讓整個治療儘量在大約10-12 歲、顎骨生長最快期之前介入。
楊醫師提醒,除非像藝人陳為民那樣強大的基因、下巴「擋不住」,反而無法藉由矯正改善外,其他程度不一的戽斗其實大多都能透過齒顎矯正處理,而上述12 歲以前顎骨發育的黃金矯正期結束之後才來治療,或是無法來得及完成治療的病例,「顎」已經長差不多、只能透過「齒」來補,例如戽斗就利用上牙前進、下牙後退內倒等方式稍稍修飾,進行「掩飾性療法」,或是提早拔掉智齒的牙苞也是可以考慮的作法。
楊醫師笑說前幾天她在路上看到一位長相清秀的青少男,多看一眼時沒想到對方竟開口打招呼,相認之後她才驚覺對方是 6 年前、9歲時來就醫的戽斗病患,有超級戽斗的他當時已開始出現症狀,楊醫師還和家長討論過將來可能需要接受正顎手術的選項,萬萬沒想到當時雖評估小男孩長大後戽斗還會持續發展,但是藉由提早於兒童階段進行矯正,反而多年後竟也長成連自己都不認得的花美男。
楊醫師解釋,8 到 12 歲除了必須得積極處理的顎骨發育問題外,關於齒列的問題大體不需要太早介入,少數比較例外的像是極度不美觀造成影響孩子自信或是有某幾顆牙齒因為萌發時間或位置角度問題,產生錯咬或是擋住其他牙齒發育,為了維持整體發育的均衡及避免將來需要大幅度的矯正齒列,才會在這個年齡階段進行齒列矯正,而近年來興起的隱形牙套,就是兼能矯正顎骨、擴大牙弓、調整齒列的工具,而且舒適度高以及療程時間短,相對更適合孩童族群。
引導顎骨生長、擴張牙弓及牙齒排列同時處理,善用隱形牙套多功能
隱形牙套的另一好處是治療具有彈性,只要醫師效果已經達到,就可以改成睡覺時佩戴或換成暫時性維持器。不像以往傳統矯正因為是固定型的,所以有時治療時間會過長或是因為清潔不易而容易有脫鈣或蛀牙的問題。楊醫師提醒家長,隱形牙套療程會依病患治療需求訂做數十副牙套,家長千萬不要有錢都花了、隱形牙套一定要戴到底或是套數越多越好的迷思,有時在對的時間點結束讓孩子休息,反而可以提高將來其他治療的醫囑遵從性,避免孩子發生治療疲乏、配合度下降的狀況。
兒童隱形牙套可針對顎骨生長進行引導,並同步達成擴張牙弓及排列牙齒等多功能;針對兒童階段齒顎不正的處理,選擇對的時機、好的工具,能更舒適有效地建立孩子美的齒顎關係。
楊醫師指出,去年有一個 10 歲小女孩被爸爸帶來就醫,爸爸本身就是超級小下巴,下顎的點不在鼻、上唇連線上,反而非常靠近脖子,爸爸擔心女兒和自己一樣、抱著「男生醜沒關係、女生絕不可以醜」的想法,讓當時已經深咬到下門牙幾乎完全被上門牙覆蓋的女兒開始接受治療。一年多來小女孩配戴左右有小翅膀的下顎前導隱形牙套,讓牙套上的透明突起物、在咬合時互相卡住以引導上下顎咬在正確的位置,楊醫師笑說小女孩目前下巴已經往前「滑」出來,這就像是「用時間換美貌」,配合生長期的時機,小孩自己一邊長、牙醫也一邊用力推,只要孩子願意戴、戴的時間夠久就會有效,但傳統的功能性矯正牙托最大的問題是戴不夠久,因為戴了就不能講話所以小孩只願意在放學後或是睡覺時配戴,效果因此打折、無法完全地充分利用發育期。
楊醫師再舉例提醒矯正時機「對」比「早」的重要觀念,例如臨床上常有媽媽帶著 8、9 歲的孩子來,主訴「門牙縫太大」,但其實在這個年齡階段只要門牙縫隙不超過2公釐,將來側門牙和犬齒萌發以及整個口腔的齒顎發育,會隨著孩子長大、縫隙自然就會關起來,太早人為介入將縫隙關閉雖可行,但多此一舉,不如將真正需要矯正時機留到12歲以後全口一併處理。由此可見選擇對的時機、好的工具,能更舒適有效地建立孩子美的齒顎關係。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360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很多家長著急怕錯過牙齒矯正治療的時機,但齒顎矯正專科楊念珊醫師卻有不同的見解,她提醒家長時間「對」比「早」還重要,除非很嚴重的問題必須馬上動手處置,否則不必急於一時,過去很多齒顎矯正強調及早介入,殊不知其實真正的精髓是「早期篩檢」的觀念,初次篩檢時機要早、但治療時機要對,7 到 8 歲是台灣小孩進入混合齒列早期的時間,也是讓齒顎矯正專科牙醫進行第一次篩檢的最佳時機。
齒顎矯正時機「對」比「早」更重要,8歲篩檢才是王道
楊醫師強調,7、8 歲進行「齒顎」篩檢後,必須及早治療以顎骨發育的相關問題為主,例如小下巴、戽斗,理由是引導顎骨發育生長高峰期為8 到 12 歲(男生大約14歲 ),這段期間矯正顎骨的效果最好,錯過了也不是不能矯正,只是難度變高、效果變差;而「齒顎」矯正的「齒」,在矯正過程中是因為牙齒一側骨沉積、一側骨吸收而達到飄移的效果,所以不管幾歲都有這種生理現象而且效果不會差太多。
戽斗、小下巴 最好在顎骨發育高峰前期介入接受矯治
但若家長發現小孩下巴過長或是下巴過短,就要小心警覺是不是有上下顎生長不良的問題,楊醫師指出,咬合時上門牙應該蓋住下門牙 1 到 2 公釐才是正確位置,但臨床卻發現很多家長以為上下門牙應該切齊互頂,但不管是上門牙在後、下巴太長的錯咬戽斗,或是上門牙蓋住下門牙太多、下巴太短的深咬小下巴,都應該即早讓專科醫師檢查評估,家長若是無法判斷、很難確定,那也不用自己太糾結,趕快預約齒顎專科醫師就對了,因為治療會因情況不同費時不一,還得預留時間讓整個治療儘量在大約10-12 歲、顎骨生長最快期之前介入。
楊醫師提醒,除非像藝人陳為民那樣強大的基因、下巴「擋不住」,反而無法藉由矯正改善外,其他程度不一的戽斗其實大多都能透過齒顎矯正處理,而上述12 歲以前顎骨發育的黃金矯正期結束之後才來治療,或是無法來得及完成治療的病例,「顎」已經長差不多、只能透過「齒」來補,例如戽斗就利用上牙前進、下牙後退內倒等方式稍稍修飾,進行「掩飾性療法」,或是提早拔掉智齒的牙苞也是可以考慮的作法。
楊醫師笑說前幾天她在路上看到一位長相清秀的青少男,多看一眼時沒想到對方竟開口打招呼,相認之後她才驚覺對方是 6 年前、9歲時來就醫的戽斗病患,有超級戽斗的他當時已開始出現症狀,楊醫師還和家長討論過將來可能需要接受正顎手術的選項,萬萬沒想到當時雖評估小男孩長大後戽斗還會持續發展,但是藉由提早於兒童階段進行矯正,反而多年後竟也長成連自己都不認得的花美男。
楊醫師解釋,8 到 12 歲除了必須得積極處理的顎骨發育問題外,關於齒列的問題大體不需要太早介入,少數比較例外的像是極度不美觀造成影響孩子自信或是有某幾顆牙齒因為萌發時間或位置角度問題,產生錯咬或是擋住其他牙齒發育,為了維持整體發育的均衡及避免將來需要大幅度的矯正齒列,才會在這個年齡階段進行齒列矯正,而近年來興起的隱形牙套,就是兼能矯正顎骨、擴大牙弓、調整齒列的工具,而且舒適度高以及療程時間短,相對更適合孩童族群。
引導顎骨生長、擴張牙弓及牙齒排列同時處理,善用隱形牙套多功能
隱形牙套的另一好處是治療具有彈性,只要醫師效果已經達到,就可以改成睡覺時佩戴或換成暫時性維持器。不像以往傳統矯正因為是固定型的,所以有時治療時間會過長或是因為清潔不易而容易有脫鈣或蛀牙的問題。楊醫師提醒家長,隱形牙套療程會依病患治療需求訂做數十副牙套,家長千萬不要有錢都花了、隱形牙套一定要戴到底或是套數越多越好的迷思,有時在對的時間點結束讓孩子休息,反而可以提高將來其他治療的醫囑遵從性,避免孩子發生治療疲乏、配合度下降的狀況。
兒童隱形牙套可針對顎骨生長進行引導,並同步達成擴張牙弓及排列牙齒等多功能;針對兒童階段齒顎不正的處理,選擇對的時機、好的工具,能更舒適有效地建立孩子美的齒顎關係。
楊醫師指出,去年有一個 10 歲小女孩被爸爸帶來就醫,爸爸本身就是超級小下巴,下顎的點不在鼻、上唇連線上,反而非常靠近脖子,爸爸擔心女兒和自己一樣、抱著「男生醜沒關係、女生絕不可以醜」的想法,讓當時已經深咬到下門牙幾乎完全被上門牙覆蓋的女兒開始接受治療。一年多來小女孩配戴左右有小翅膀的下顎前導隱形牙套,讓牙套上的透明突起物、在咬合時互相卡住以引導上下顎咬在正確的位置,楊醫師笑說小女孩目前下巴已經往前「滑」出來,這就像是「用時間換美貌」,配合生長期的時機,小孩自己一邊長、牙醫也一邊用力推,只要孩子願意戴、戴的時間夠久就會有效,但傳統的功能性矯正牙托最大的問題是戴不夠久,因為戴了就不能講話所以小孩只願意在放學後或是睡覺時配戴,效果因此打折、無法完全地充分利用發育期。
楊醫師再舉例提醒矯正時機「對」比「早」的重要觀念,例如臨床上常有媽媽帶著 8、9 歲的孩子來,主訴「門牙縫太大」,但其實在這個年齡階段只要門牙縫隙不超過2公釐,將來側門牙和犬齒萌發以及整個口腔的齒顎發育,會隨著孩子長大、縫隙自然就會關起來,太早人為介入將縫隙關閉雖可行,但多此一舉,不如將真正需要矯正時機留到12歲以後全口一併處理。由此可見選擇對的時機、好的工具,能更舒適有效地建立孩子美的齒顎關係。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360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