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幾歲做最好?矯正器如何選擇?專業醫師編撰手冊下載
(文章取自:親子天下)
孩子牙齒歪歪的,何時開始矯正最合適?不同的齒顎矯正方式和療程,又如何評估?台灣愈來愈多民眾自費矯正牙齒,動輒花費上萬到數十萬元,當整牙成為全民運動,醫療糾紛也浮上檯面。衛福部委託專業醫師共同編撰的《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開放民眾下載,提供正確觀念和清楚的齒顎矯正治療說明,保障病人權益。
牙齒矯正幾歲做最好?矯正器如何選擇?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10人中7人有齒列問題,歐美國家平均每3~5人就有1人接受過齒顎矯正治療,在台灣,隨著大家對牙齒美觀和健康的重視提升,「戴牙套」也成了全民運動。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簡任技正陳少卿指出,除了車禍或先天疾病造成外,齒顎矯正多為自費醫療範圍,加上醫師的做法各有不同,常造成患者對收費、治療結果的預期有落差,糾紛的事件變多。
《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編撰團隊召集人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會進行齒顎矯正不外乎美觀、健康和功能3個理由,以矯正的年齡來說,80%為12歲以上、恆齒已經長齊的患者,但仍有20%左右是7歲到12歲、正值混合齒列的孩童來矯正。
小孩牙齒歪掉需要矯正嗎?7歲可做全面評估
所謂「混合齒列」指嘴巴裡同時有乳牙和恆牙並存的過度期,既然乳牙都會換掉,是矯正的好時機嗎?鄭信忠說明,牙齒除了整齊美觀之外,對學齡兒童來說,若嚴重到會影響咀嚼功能、發音學習、清潔不易而蛀牙等,就需要提早介入開始矯正。咀嚼不良會連帶影響腸胃的營養吸收功能,發音也必須趁學齡期建立正確口腔動作,這些事情對發育中的孩子不容錯過。「如果孩子的牙齒從外觀就可以看出不太對勁,像明顯多顆暴牙、牙齒下排突出,或有吸手指、咬筆和口呼吸等壞習慣,建議在7歲時給專業的齒顎矯正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提早介入治療。」
矯正費用、治療成效最易有糾紛
齒顎矯正其實相當複雜,光是矯正器就有很多種類,固定式、活動式,裝在牙齒的外側或裡側,要不要拉橡皮筋,選透明或不銹鋼的矯正器;在治療方式上也很多元,有些情形需要打骨丁、拔牙,甚至動到上下顎的骨頭,並非一個原則可以搞定。陳少卿表示,矯正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家長一定要和醫師討論完整的治療計畫,減少後面的糾紛,「依我們收到的陳情和申訴,以費用和預期治療成效落差,這兩項最多。」
要達到最佳成效,避免糾紛,治療前要有完整的評估,醫生也要讓病人充分了解風險。在《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中提到,矯正前必須做相關檢查例如 X 光、牙齒石膏模型等,之後由醫師提出分析報告、判斷預計使用的矯正裝置等,並且充分告知病人相關風險、後續口腔照護的衛教等。
手冊中也提供了3個版本的「治療同意書」供參考,特別提及矯正的流程、完整計畫、費用、矯正器的種類、治療成效、可能風險等。陳少卿強調,這部份內容家長一定要詳閱,很多做矯正前根本沒想過的問題,都在這裡列出可先考慮,以免當醫生沒有說清楚時,錢付了、牙齒拔了,後悔也來不及。此外,手冊中也有矯正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如:飲食避免太硬、太黏稠、太甜的食物;或矯正器線頭露出、口腔破皮可以怎麼居家照護等,都有非常實用的圖文說明。
至於費用和預期成效,鄭信忠認為,如果不是太複雜的矯正,費用大約落在10~20萬左右;而矯正的預期成效則需要患者配合,舉例來說,拆除矯正器之後,維持器至少要戴一年,半年回診一次也不能偷懶,如果都沒有做到,就回來申訴牙齒又歪了、沒效,恐怕再厲害的醫師也沒轍,「上帝來幫你矯正也不會有效」鄭信忠無奈表示。
兒童矯正牙齒2重點:準時回診、慎防蛀牙
年紀小做牙齒矯正,會不會長大牙齒又亂了?這是許多家長的擔心,鄭信忠表示,重點是齒顎問題有沒有嚴重到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和學習,小朋友如果已經咬不動、吃不好、營養不均衡、滿口蛀牙,或因為暴牙外觀、說話口齒不清等,造成人際上的問題,此時的矯正治療就是在解決當務之急,不能只考慮孩子長大後的事情。至於智齒長出來後,會不會把牙齒推亂?鄭信忠指出,目前醫界對此還沒有共識,不認為必然有關,如果擔心的話,建議在智齒冒出時給矯正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提早做維持。
鄭信忠觀察,由於孩子的牙齒移動速度快、正值成長期變化多,若想要達到好的矯正預期效果,一定要準時回診,並且配合治療建議,「小朋友矯正跟成人不同,通常都是家長覺得需要而進行,孩子自己的動機不強,有時治療的配合度比較差,就會影響效果。」另外則是學齡兒童刷牙的技巧較生疏,鄭信忠強調,裝上矯正器後不能只靠牙刷,一定要用牙間刷、牙線等工具輔助,或是使用電動牙刷幫忙才能把牙齒清潔乾淨,這點需要家長特別注意,免得牙齒整齊了,卻換來一口蛀牙。
矯正醫師有義務提醒患者其他口腔問題
進入矯正治療後,常有家長覺得不合理:「都是牙醫師,矯正時為什麼不能順便幫孩子補蛀牙、塗氟?」陳少卿解釋,由於口腔醫療的分類非常細緻,目前台灣有1萬4千多位一般牙醫師,其中673位屬於齒顎矯正專科醫師,受限於器材和費用的考量,因此有些牙醫師只做矯正的治療,若有其他口腔需求,要另外找一般牙醫處理。「有些矯正牙醫只提供自費服務,塗氟是政府補助方案而無法進行,或根本沒有可以補牙、拔牙的工具。」陳少卿說。
但陳少卿也提醒,這些細節矯正醫師都必須在治療前就跟家長說清楚,也是患者的權利,且在矯正期間,如果醫師發現孩子需要補牙、拔牙或有其他口腔問題,矯正牙醫有義務告知家長尋求其他牙醫的協助,而不是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處理,家長可以主動提醒,詢問矯正醫師孩子的口腔有沒有其他問題。
衛福部委託專業醫師寫成的《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發行「民眾版」和「專業版」,提醒民眾進行牙齒矯正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減少與醫師溝通的落差,手冊可在各地衛生所索取,或上衛福部心口司網站下載電子版。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818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孩子牙齒歪歪的,何時開始矯正最合適?不同的齒顎矯正方式和療程,又如何評估?台灣愈來愈多民眾自費矯正牙齒,動輒花費上萬到數十萬元,當整牙成為全民運動,醫療糾紛也浮上檯面。衛福部委託專業醫師共同編撰的《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開放民眾下載,提供正確觀念和清楚的齒顎矯正治療說明,保障病人權益。
牙齒矯正幾歲做最好?矯正器如何選擇?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10人中7人有齒列問題,歐美國家平均每3~5人就有1人接受過齒顎矯正治療,在台灣,隨著大家對牙齒美觀和健康的重視提升,「戴牙套」也成了全民運動。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簡任技正陳少卿指出,除了車禍或先天疾病造成外,齒顎矯正多為自費醫療範圍,加上醫師的做法各有不同,常造成患者對收費、治療結果的預期有落差,糾紛的事件變多。
《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編撰團隊召集人台北醫學大學口腔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會進行齒顎矯正不外乎美觀、健康和功能3個理由,以矯正的年齡來說,80%為12歲以上、恆齒已經長齊的患者,但仍有20%左右是7歲到12歲、正值混合齒列的孩童來矯正。
小孩牙齒歪掉需要矯正嗎?7歲可做全面評估
所謂「混合齒列」指嘴巴裡同時有乳牙和恆牙並存的過度期,既然乳牙都會換掉,是矯正的好時機嗎?鄭信忠說明,牙齒除了整齊美觀之外,對學齡兒童來說,若嚴重到會影響咀嚼功能、發音學習、清潔不易而蛀牙等,就需要提早介入開始矯正。咀嚼不良會連帶影響腸胃的營養吸收功能,發音也必須趁學齡期建立正確口腔動作,這些事情對發育中的孩子不容錯過。「如果孩子的牙齒從外觀就可以看出不太對勁,像明顯多顆暴牙、牙齒下排突出,或有吸手指、咬筆和口呼吸等壞習慣,建議在7歲時給專業的齒顎矯正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提早介入治療。」
矯正費用、治療成效最易有糾紛
齒顎矯正其實相當複雜,光是矯正器就有很多種類,固定式、活動式,裝在牙齒的外側或裡側,要不要拉橡皮筋,選透明或不銹鋼的矯正器;在治療方式上也很多元,有些情形需要打骨丁、拔牙,甚至動到上下顎的骨頭,並非一個原則可以搞定。陳少卿表示,矯正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家長一定要和醫師討論完整的治療計畫,減少後面的糾紛,「依我們收到的陳情和申訴,以費用和預期治療成效落差,這兩項最多。」
要達到最佳成效,避免糾紛,治療前要有完整的評估,醫生也要讓病人充分了解風險。在《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中提到,矯正前必須做相關檢查例如 X 光、牙齒石膏模型等,之後由醫師提出分析報告、判斷預計使用的矯正裝置等,並且充分告知病人相關風險、後續口腔照護的衛教等。
手冊中也提供了3個版本的「治療同意書」供參考,特別提及矯正的流程、完整計畫、費用、矯正器的種類、治療成效、可能風險等。陳少卿強調,這部份內容家長一定要詳閱,很多做矯正前根本沒想過的問題,都在這裡列出可先考慮,以免當醫生沒有說清楚時,錢付了、牙齒拔了,後悔也來不及。此外,手冊中也有矯正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如:飲食避免太硬、太黏稠、太甜的食物;或矯正器線頭露出、口腔破皮可以怎麼居家照護等,都有非常實用的圖文說明。
至於費用和預期成效,鄭信忠認為,如果不是太複雜的矯正,費用大約落在10~20萬左右;而矯正的預期成效則需要患者配合,舉例來說,拆除矯正器之後,維持器至少要戴一年,半年回診一次也不能偷懶,如果都沒有做到,就回來申訴牙齒又歪了、沒效,恐怕再厲害的醫師也沒轍,「上帝來幫你矯正也不會有效」鄭信忠無奈表示。
兒童矯正牙齒2重點:準時回診、慎防蛀牙
年紀小做牙齒矯正,會不會長大牙齒又亂了?這是許多家長的擔心,鄭信忠表示,重點是齒顎問題有沒有嚴重到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和學習,小朋友如果已經咬不動、吃不好、營養不均衡、滿口蛀牙,或因為暴牙外觀、說話口齒不清等,造成人際上的問題,此時的矯正治療就是在解決當務之急,不能只考慮孩子長大後的事情。至於智齒長出來後,會不會把牙齒推亂?鄭信忠指出,目前醫界對此還沒有共識,不認為必然有關,如果擔心的話,建議在智齒冒出時給矯正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提早做維持。
鄭信忠觀察,由於孩子的牙齒移動速度快、正值成長期變化多,若想要達到好的矯正預期效果,一定要準時回診,並且配合治療建議,「小朋友矯正跟成人不同,通常都是家長覺得需要而進行,孩子自己的動機不強,有時治療的配合度比較差,就會影響效果。」另外則是學齡兒童刷牙的技巧較生疏,鄭信忠強調,裝上矯正器後不能只靠牙刷,一定要用牙間刷、牙線等工具輔助,或是使用電動牙刷幫忙才能把牙齒清潔乾淨,這點需要家長特別注意,免得牙齒整齊了,卻換來一口蛀牙。
矯正醫師有義務提醒患者其他口腔問題
進入矯正治療後,常有家長覺得不合理:「都是牙醫師,矯正時為什麼不能順便幫孩子補蛀牙、塗氟?」陳少卿解釋,由於口腔醫療的分類非常細緻,目前台灣有1萬4千多位一般牙醫師,其中673位屬於齒顎矯正專科醫師,受限於器材和費用的考量,因此有些牙醫師只做矯正的治療,若有其他口腔需求,要另外找一般牙醫處理。「有些矯正牙醫只提供自費服務,塗氟是政府補助方案而無法進行,或根本沒有可以補牙、拔牙的工具。」陳少卿說。
但陳少卿也提醒,這些細節矯正醫師都必須在治療前就跟家長說清楚,也是患者的權利,且在矯正期間,如果醫師發現孩子需要補牙、拔牙或有其他口腔問題,矯正牙醫有義務告知家長尋求其他牙醫的協助,而不是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處理,家長可以主動提醒,詢問矯正醫師孩子的口腔有沒有其他問題。
衛福部委託專業醫師寫成的《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發行「民眾版」和「專業版」,提醒民眾進行牙齒矯正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減少與醫師溝通的落差,手冊可在各地衛生所索取,或上衛福部心口司網站下載電子版。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818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