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咀嚼力/洗牙的6個迷思
(文章取自:康健)
牙齒一旦出狀況,荷包就要大失血,假牙、植牙費用動輒上千甚至破萬,定期洗牙,可是預防蛀牙的大功臣。不過,許多民眾卻對洗牙存在迷思,認為洗牙會讓牙齦萎縮,還會損傷琺瑯質、讓牙縫變大,對洗牙望之怯步。
其實,洗牙並非只是清洗牙齒表面,其正式的名稱為「結石刮除」。健保每半年給付民眾一次的洗牙療程,就像過年大掃除,定期將這些藏在齒縫間、附著在牙齦上,無所不在的「牙結石」徹底清除。
「定期清除牙結石,除了可以避免牙結石勢力範圍擴大,導致牙齦發炎腫脹、一刷牙就會流血,也能防止牙周病惡化、牙齦萎縮,牙齒失去根基造成鬆動、掉落,」悅世牙醫診所醫師呂孟頻指出。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牙科主治醫師蘇冠瑋表示,洗牙其實好處多,不僅能去除難纏的牙結石,還可以順便檢查牙齒狀況,及早治療蛀牙、牙周病,避免症狀惡化。若是輕信洗牙會讓牙縫變大、損傷琺瑯質,或是會讓牙齒敏感等迷思,不敢就醫洗牙,可是一大損失。
迷思1/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可以不用再洗牙?錯。
其實牙齦與牙根之間並不是緊密相依,而是存在一條0.5~2㎜的牙齦溝,就算每天照三餐刷牙、勤用牙線,也無法清潔這些死角。這些清不到的食物殘渣和口腔中的細菌作用,便會在牙齒表面和牙齦溝形成牙菌斑,牙菌斑若未及時清理,只要在牙齦溝停留2~3天,和口水中的鈣化物質作用,就會形成牙結石。
初期的牙結石是乳白色、質地較為柔軟,但很快就會變硬甚至轉為褐色或黑綠色。牙菌斑及牙結石上的細菌,都會釋放有毒的酸性物質,刺激牙齦發炎,長期下來便會演變為牙周病。牙周病嚴重者牙齦會開始萎縮、牙齒周圍的齒槽骨也隨之被身體吸收,導致牙齒鬆動、掉落。
「這些造成牙齦發炎、牙周病的牙結石,只靠刷牙是刷不掉的,」呂孟頻一語道破,別再鐵齒認為平時做好牙齒清潔就不用洗牙,當牙菌斑形成難纏的牙結石,只能靠超音波洗牙將牙結石震落,才能徹底清除。
迷思2/洗牙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錯。
許多人以為洗牙是使用機械直接刮除牙結石,但事實並非如此。蘇冠瑋表示,牙醫師洗牙時一般是使用「超音波洗牙機」將牙結石「震除」,並非刮除,只有少數嚴重牙周病的患者,牙結石深入牙齦下,才會使用牙周刮刀刮除牙齦下的結石。
「而牙齒表面的琺瑯質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硬度甚至遠超過骨頭,」呂孟頻搖頭表示,使用超音波震掉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結石,這樣的超音波能量,並不會傷害牙齒琺瑯質,民眾切勿輕信迷思而不敢洗牙。
迷思3/洗牙流血是醫師洗牙太大力?錯。
相信許多人洗牙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洗牙時機械發出滋滋的聲響,伴隨而來的酸痛感,再加上洗牙漱口,總會吐口出幾口鮮血,讓許多人害怕不已。其實,洗牙出血代表牙齦正在發炎,絕對不是牙醫師的技術不好。
當牙齦開始發炎,代表人體正在對抗牙齒上的細菌。由於牙菌斑及牙結石上的細菌,會釋放出有毒的酸性物質傷害牙周,但人體對這些酸性物質並非毫無招架之力,牙齦發炎代表身體正自動運送血液到牙齦,提供抗體抗衡細菌,當牙齦的血液增多,這些充血的牙肉不僅外觀看起來發紅腫脹,同時還會變薄。
這些變薄的牙齦只要一受到外界刺激,像是刷牙或是洗牙,就會開始流血,當牙結石清除乾淨,發炎的牙肉逐漸消腫,流血的狀況便自然會改善。
迷思4/洗牙會讓牙縫變大,甚至讓牙齒鬆動?錯。
這些狀況只有嚴重牙周病患者才會出現。當牙齒上的牙結石堆積嚴重,細菌開始攻擊牙齦,讓牙齦發炎,長期下來牙齦便會萎縮、牙齒周圍的齒槽骨也隨之被吸收,但這時牙結石就像城牆一般緊包牙齒、填滿牙縫,讓你毫無察覺。
蘇冠瑋解釋,當塞滿牙縫的牙結石清除乾淨,牙齦發炎減緩、腫脹消失,但已經被破壞掉的牙肉跟齒槽骨無法再生,自然導致牙根裸露,及露出明顯的牙縫。
「清掉結石只是還原牙齒當下的真面目而已,讓牙齒出現牙縫的真凶是牙結石和細菌,而非洗牙,」呂孟頻指出,有些牙周病嚴重的患者,牙齦嚴重被侵蝕,牙齒失去支撐的根基,就像被大雨沖刷後的橋樑,裸露出阻擋水流的橋墩一樣,讓牙齒無立足之地,輕輕一碰就鬆動。
除了牙周病外,不當使用牙籤剔牙,或是隨著年紀增長,牙齦和齒槽骨因為退化逐漸萎縮,也會開始出現牙縫。醫師建議,若牙齒已經出現明顯牙縫,刷牙時就要使用「牙間刷」,才能徹底清除牙縫間的牙菌斑、避免牙結石捲土歸來。
迷思5/洗牙會讓牙齒變得敏感?錯。
許多人洗牙後會覺得牙齒特別敏感,容易感到酸痛,主要是因為堆積於牙根、牙縫間的牙結石清除後,原本被牙結石包圍的「牙根」暴露,由於牙根表面並沒有琺瑯質保護,因此對冷熱溫度變化或酸的食物,甚至咬合的動作會比較敏感,容易出現痠軟、疼痛的情形。
「洗完牙後牙齒敏感狀況會持續多久,要看牙齦萎縮的程度而定,」呂孟頻指出,若無牙齦萎縮,洗完牙後牙齒敏感是短暫可恢復的現象,洗牙後短期內最好避免接觸過冷、過熱、高糖份的食物,並做好口腔清潔。
要注意的是,剛洗完牙時,牙根會裸露,若此時刷牙刷得太用力,將牙根刷凹,會讓敏感狀況更嚴重。因此,只要正常清潔口腔即可。口水中的電解質會幫助降低牙齒的敏感度,一般約2~4天,牙齦組織會慢慢恢復,待牙齒適應後,敏感問題就能緩解。
但若是患有牙周病,牙齦已經萎縮,牙根失去保護的民眾。蘇冠瑋建議,平時可以使用抗敏感牙膏緩解症狀,如果敏感一直無法改善,建議就醫諮詢牙醫師。
迷思6/洗牙可以美白牙齒?對一半。
洗牙不一定能讓牙齒變白。一般人的牙齒顏色其實普遍偏黃,牙齒上累積的牙菌斑也會讓牙齒泛黃,再加上若長期喝咖啡、喝茶、抽菸,又未確實做好口腔清潔,讓牙齒表面累積一層黃垢,看起來就更黃。
洗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以及些微因食物造成的黃垢,因此許多人洗完牙會覺得牙齒稍微變白,但要做到全齒美白,還是要進行牙齒美白療程,才能對症下藥。
牙齒並非人人都能洗 4類族群洗牙前最好諮詢醫師
適度清除牙結石確實有助於口腔保健,但並非人人都能洗,醫師提醒,以下這4類族群,洗牙前最好諮詢醫師。
族群1/罹患心血管疾病:心臟裝置人工瓣膜或是患有心內膜炎,洗牙時若細菌經由血液流至心臟,恐會使疾病惡化。此外,超音波洗牙可能會影響早期裝置的單極心律調整器,以上族群洗牙前最好先諮詢醫師。
族群2/凝血功能異常:患有血液疾病而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或是因心血管疾病而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洗牙時可能會出現血流不止,甚至細菌感染狀況,建議洗牙前先諮詢牙醫師。
族群3/慢性肺部疾病:洗牙時噴出的小水珠,容易刺激慢性肺病患者的氣管,造成呼吸道阻塞,再加上有些喉嚨容易有痰等黏稠分泌物的患者,洗牙時也可能會阻塞氣管,記得洗牙前要告知牙醫師。
族群4/13歲以下小孩:目前健保只給付13歲以上民眾每半年一次全口洗牙,若平常口腔清潔做得確實,小孩和青少年相較於成人較不易堆積牙結石;13歲以下孩童定期口腔檢查時,若發現牙結石可局部清除,一旦牙結石堆積狀況嚴重,可由牙醫師評估是否有全口洗牙的必要。
文章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4735?from=search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牙齒一旦出狀況,荷包就要大失血,假牙、植牙費用動輒上千甚至破萬,定期洗牙,可是預防蛀牙的大功臣。不過,許多民眾卻對洗牙存在迷思,認為洗牙會讓牙齦萎縮,還會損傷琺瑯質、讓牙縫變大,對洗牙望之怯步。
其實,洗牙並非只是清洗牙齒表面,其正式的名稱為「結石刮除」。健保每半年給付民眾一次的洗牙療程,就像過年大掃除,定期將這些藏在齒縫間、附著在牙齦上,無所不在的「牙結石」徹底清除。
「定期清除牙結石,除了可以避免牙結石勢力範圍擴大,導致牙齦發炎腫脹、一刷牙就會流血,也能防止牙周病惡化、牙齦萎縮,牙齒失去根基造成鬆動、掉落,」悅世牙醫診所醫師呂孟頻指出。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牙科主治醫師蘇冠瑋表示,洗牙其實好處多,不僅能去除難纏的牙結石,還可以順便檢查牙齒狀況,及早治療蛀牙、牙周病,避免症狀惡化。若是輕信洗牙會讓牙縫變大、損傷琺瑯質,或是會讓牙齒敏感等迷思,不敢就醫洗牙,可是一大損失。
迷思1/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可以不用再洗牙?錯。
其實牙齦與牙根之間並不是緊密相依,而是存在一條0.5~2㎜的牙齦溝,就算每天照三餐刷牙、勤用牙線,也無法清潔這些死角。這些清不到的食物殘渣和口腔中的細菌作用,便會在牙齒表面和牙齦溝形成牙菌斑,牙菌斑若未及時清理,只要在牙齦溝停留2~3天,和口水中的鈣化物質作用,就會形成牙結石。
初期的牙結石是乳白色、質地較為柔軟,但很快就會變硬甚至轉為褐色或黑綠色。牙菌斑及牙結石上的細菌,都會釋放有毒的酸性物質,刺激牙齦發炎,長期下來便會演變為牙周病。牙周病嚴重者牙齦會開始萎縮、牙齒周圍的齒槽骨也隨之被身體吸收,導致牙齒鬆動、掉落。
「這些造成牙齦發炎、牙周病的牙結石,只靠刷牙是刷不掉的,」呂孟頻一語道破,別再鐵齒認為平時做好牙齒清潔就不用洗牙,當牙菌斑形成難纏的牙結石,只能靠超音波洗牙將牙結石震落,才能徹底清除。
迷思2/洗牙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錯。
許多人以為洗牙是使用機械直接刮除牙結石,但事實並非如此。蘇冠瑋表示,牙醫師洗牙時一般是使用「超音波洗牙機」將牙結石「震除」,並非刮除,只有少數嚴重牙周病的患者,牙結石深入牙齦下,才會使用牙周刮刀刮除牙齦下的結石。
「而牙齒表面的琺瑯質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硬度甚至遠超過骨頭,」呂孟頻搖頭表示,使用超音波震掉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結石,這樣的超音波能量,並不會傷害牙齒琺瑯質,民眾切勿輕信迷思而不敢洗牙。
迷思3/洗牙流血是醫師洗牙太大力?錯。
相信許多人洗牙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洗牙時機械發出滋滋的聲響,伴隨而來的酸痛感,再加上洗牙漱口,總會吐口出幾口鮮血,讓許多人害怕不已。其實,洗牙出血代表牙齦正在發炎,絕對不是牙醫師的技術不好。
當牙齦開始發炎,代表人體正在對抗牙齒上的細菌。由於牙菌斑及牙結石上的細菌,會釋放出有毒的酸性物質傷害牙周,但人體對這些酸性物質並非毫無招架之力,牙齦發炎代表身體正自動運送血液到牙齦,提供抗體抗衡細菌,當牙齦的血液增多,這些充血的牙肉不僅外觀看起來發紅腫脹,同時還會變薄。
這些變薄的牙齦只要一受到外界刺激,像是刷牙或是洗牙,就會開始流血,當牙結石清除乾淨,發炎的牙肉逐漸消腫,流血的狀況便自然會改善。
迷思4/洗牙會讓牙縫變大,甚至讓牙齒鬆動?錯。
這些狀況只有嚴重牙周病患者才會出現。當牙齒上的牙結石堆積嚴重,細菌開始攻擊牙齦,讓牙齦發炎,長期下來牙齦便會萎縮、牙齒周圍的齒槽骨也隨之被吸收,但這時牙結石就像城牆一般緊包牙齒、填滿牙縫,讓你毫無察覺。
蘇冠瑋解釋,當塞滿牙縫的牙結石清除乾淨,牙齦發炎減緩、腫脹消失,但已經被破壞掉的牙肉跟齒槽骨無法再生,自然導致牙根裸露,及露出明顯的牙縫。
「清掉結石只是還原牙齒當下的真面目而已,讓牙齒出現牙縫的真凶是牙結石和細菌,而非洗牙,」呂孟頻指出,有些牙周病嚴重的患者,牙齦嚴重被侵蝕,牙齒失去支撐的根基,就像被大雨沖刷後的橋樑,裸露出阻擋水流的橋墩一樣,讓牙齒無立足之地,輕輕一碰就鬆動。
除了牙周病外,不當使用牙籤剔牙,或是隨著年紀增長,牙齦和齒槽骨因為退化逐漸萎縮,也會開始出現牙縫。醫師建議,若牙齒已經出現明顯牙縫,刷牙時就要使用「牙間刷」,才能徹底清除牙縫間的牙菌斑、避免牙結石捲土歸來。
迷思5/洗牙會讓牙齒變得敏感?錯。
許多人洗牙後會覺得牙齒特別敏感,容易感到酸痛,主要是因為堆積於牙根、牙縫間的牙結石清除後,原本被牙結石包圍的「牙根」暴露,由於牙根表面並沒有琺瑯質保護,因此對冷熱溫度變化或酸的食物,甚至咬合的動作會比較敏感,容易出現痠軟、疼痛的情形。
「洗完牙後牙齒敏感狀況會持續多久,要看牙齦萎縮的程度而定,」呂孟頻指出,若無牙齦萎縮,洗完牙後牙齒敏感是短暫可恢復的現象,洗牙後短期內最好避免接觸過冷、過熱、高糖份的食物,並做好口腔清潔。
要注意的是,剛洗完牙時,牙根會裸露,若此時刷牙刷得太用力,將牙根刷凹,會讓敏感狀況更嚴重。因此,只要正常清潔口腔即可。口水中的電解質會幫助降低牙齒的敏感度,一般約2~4天,牙齦組織會慢慢恢復,待牙齒適應後,敏感問題就能緩解。
但若是患有牙周病,牙齦已經萎縮,牙根失去保護的民眾。蘇冠瑋建議,平時可以使用抗敏感牙膏緩解症狀,如果敏感一直無法改善,建議就醫諮詢牙醫師。
迷思6/洗牙可以美白牙齒?對一半。
洗牙不一定能讓牙齒變白。一般人的牙齒顏色其實普遍偏黃,牙齒上累積的牙菌斑也會讓牙齒泛黃,再加上若長期喝咖啡、喝茶、抽菸,又未確實做好口腔清潔,讓牙齒表面累積一層黃垢,看起來就更黃。
洗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以及些微因食物造成的黃垢,因此許多人洗完牙會覺得牙齒稍微變白,但要做到全齒美白,還是要進行牙齒美白療程,才能對症下藥。
牙齒並非人人都能洗 4類族群洗牙前最好諮詢醫師
適度清除牙結石確實有助於口腔保健,但並非人人都能洗,醫師提醒,以下這4類族群,洗牙前最好諮詢醫師。
族群1/罹患心血管疾病:心臟裝置人工瓣膜或是患有心內膜炎,洗牙時若細菌經由血液流至心臟,恐會使疾病惡化。此外,超音波洗牙可能會影響早期裝置的單極心律調整器,以上族群洗牙前最好先諮詢醫師。
族群2/凝血功能異常:患有血液疾病而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或是因心血管疾病而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洗牙時可能會出現血流不止,甚至細菌感染狀況,建議洗牙前先諮詢牙醫師。
族群3/慢性肺部疾病:洗牙時噴出的小水珠,容易刺激慢性肺病患者的氣管,造成呼吸道阻塞,再加上有些喉嚨容易有痰等黏稠分泌物的患者,洗牙時也可能會阻塞氣管,記得洗牙前要告知牙醫師。
族群4/13歲以下小孩:目前健保只給付13歲以上民眾每半年一次全口洗牙,若平常口腔清潔做得確實,小孩和青少年相較於成人較不易堆積牙結石;13歲以下孩童定期口腔檢查時,若發現牙結石可局部清除,一旦牙結石堆積狀況嚴重,可由牙醫師評估是否有全口洗牙的必要。
文章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4735?from=search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