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其實會傳染!WHO:列為全球慢性病
(文章取自:醫聯網)
五十歲的蔡先生是忙碌的公司主管,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牙周長期不適卻隱忍,直到牙痛齒搖才求診牙醫,原本蔡先生只想做植牙,但是除了被確診為重度牙周病,牙醫師還提醒他,盡快前往醫院抽血進一步檢查身體;蔡先生這下才驚覺,自己還罹患了糖尿病!蔡先生在接受牙醫師賴柏超治療牙周病,因此同步進行了糖尿病的控制,最終身體恢復正常,缺牙區也由賴醫師完成植牙治療。賴醫師並提醒,來求診的民眾只要被確診牙周病,持續追蹤另一半或其他家人也必然出現了牙周疾病,牙周病其實是多重慢性疾病的幫凶,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康捷牙醫診所賴柏超醫師指出,口腔健康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相關問題與研究,近年來備受各界關注: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等慢性疾病,皆呈現高度關聯性,甚至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阿茲海默症,也都與牙周病脫離不了關係。牙周病並不僅是牙齒疾病,其實還助長了身體其他慢性疾病的嚴重度,有鑑於口腔疾病影響全球近40億人口,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牙周病在內的口腔疾病,列為影響全球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80%台灣民眾有牙周病!小心慢病風險提升
衛福部2018年進行的大型口腔研究顯示,高達八成的台灣民眾罹患牙周病,但近半數以上民眾對於牙周病卻毫無自覺或是不處理,任其惡化。賴柏超醫師提醒,牙周病其實不只對中高齡者產生影響,懷孕婦女一旦罹患牙周病,腹中胎兒早產或流產的機率亦跟著增加;即使胎兒順產,也可能導致嬰兒體重過輕的現象。美國水牛城大學的十年研究還顯示,罹患牙周病的女性,相較於口腔健康的女性,其罹患各種癌症的機率高出了14%。
賴柏超醫師解釋,牙周與牙齒的關係,就像是建築地基與高樓大廈的關聯一樣。一旦牙周遭受細菌的破壞,有如颱風過後造成山坡地土壤流失一般,大樓因土石鬆軟而倒塌,牙齒也可能因著牙周病細菌感染,無法承受我們因咀嚼產生的巨大咬合力而搖搖欲墜。牙周病是跨越所有年齡層、不分男女的共通慢病,發現與及早治療牙周病,更加刻不容緩。
牙周病症狀:口臭、牙齦流血、牙齒敏感等症狀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顧名思義是發生於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齦,牙周韌帶及齒槽骨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於大量相關細菌繁殖積聚,引起牙周組織發炎及破壞所造成的各式病變。輕則可能出現牙齦紅腫發炎不適,嚴重可導致齒槽骨破壞,牙齦萎縮、牙根外露而產生牙齒敏感,甚至由於牙周支持組織過度破壞,造成牙齒鬆動、移位甚至脫落。
賴醫師進一步分析,一般人的口腔內已知的細菌有600種以上,其中包括好菌和壞菌;至於牙周致病的細菌,究竟是哪些呢?牙周病主要的禍首細菌,來自牙菌斑:在人進食後20分鐘內,細菌和食物殘渣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就會在牙齒表面和齒齦溝形成了牙菌斑,牙菌斑細菌會進一步製造有毒酸性物質,引起牙齦發炎,容易造成流血,久了以後會使牙齦萎縮,進而破壞牙周結締組織以及骨代謝的平衡。
賴柏超醫師說,牙周病現象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發現牙齦流血、食用酸甜冰冷食物時牙齒感到異常刺激、口臭,或吃東西時牙齒開始使不上力。牙周病的急性發作期,還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化膿,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臉頰異常腫脹、發燒等症狀。
牙周病會傳染家人! 醫師:做好定期洗牙與檢查
賴醫師指出,牙周的致病成因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都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舉凡抽煙、熬夜、藥物、工作壓力、營養不良,以及遺傳基因等,都可能導致牙周病。賴柏超醫師提醒,牙周病不能輕忽之處,在於牙周致病細菌,可以透過唾液再傳染給家人及伴侶;也就是一人得到牙周病,家中其他成員罹病機率也大幅增加!
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口腔健康,賴醫師呼籲,牙周病的預防與治療應該不分你我,定期接受洗牙與牙周病篩檢,就是降低罹患牙周病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家中如有成員有嚴重牙周病,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其他家人更需要及早接受牙醫師的專業檢查,以免一時疏忽,全家吃苦。而相關牙周疾病的位置、破壞程度、疾病活性,以及病人的年齡,都會影響診斷與後續相關治療,因此需由醫師判斷牙周疾病的嚴重程度,再與患者討論最為合適的治療方式。
治療牙周病,配合正確潔牙習慣
目前針對牙周疾病的診斷,主要以器械探測搭配X光攝影進行判斷,一旦臨床發現牙周破壞的現象,除了釐清是否有牙齒咬合不正、咬合異常習慣等造成的牙周破壞,也會先指導患者正確的潔牙習慣,以免治療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此外,牙周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性、手術性與雷射治療等項目,搭配深層牙結石去除、牙根整平與齒槽骨再生等術式。
牙周病光吃藥不會好,應定期回診追蹤
雖然大部分牙周病的破壞屬於慢速發展,尚不至於快速造成齒槽骨破壞的牙周病型態,但是牙周致病菌其實不只一種,加上細菌相當頑強,賴柏超醫師再三叮嚀民眾,治療牙周病絕對必須抱有長期抗戰的決心,絕對不是吃吃藥就能治好。牙齒相關的疾病絕不僅限於牙周病,因此不要任意服用成藥並盡早就醫釐清原因,才不會錯失治療先機,造成身體更大的危害。
賴醫師提醒,即使治療牙周病發揮效果,病況逐漸穩定,還是要定期回診檢查追蹤;患者疏忽定期回診追蹤,導致日後牙周病破壞捲土重來,甚至一發不可收拾的例子,在臨床上可是比比皆是,千萬不能大意 。
減少牙菌斑,先建立正確潔牙習慣
減少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良好與正確的潔牙方法及習慣。賴柏超醫師提醒民眾,漱口是無法清除牙菌斑的,必需靠工具(如牙刷或洗牙機)清除。賴醫師指出,牙齒之間的縫隙,及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牙齦溝,都是清潔上最容易忽略的死角,因此牙刷必需要放置在適當的位置與角度操作。正確的刷牙是將牙刷置放在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刷毛擺放在與牙齒呈45度到60度的位置,先輕輕橫刷後再上下輕刷,還需加上牙線的使用,才能有效的清除牙菌斑,減少牙周病細菌的破壞。由於學習操作的技巧,仍需靠實際操作,賴醫師建議民眾向牙醫師詢問,學習正確的潔牙技巧。
賴醫師強調,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牙周病不僅是破壞牙齒和周圍的組織,造成成人牙齒脫落的主因,還會威脅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成為多項疾病發生機率的潛在高危險因子。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民眾別忘了每半年定期上牙醫診所檢查,注意維持口腔衛生。
文章來源:https://med-net.com/cmscontent/Content/565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五十歲的蔡先生是忙碌的公司主管,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牙周長期不適卻隱忍,直到牙痛齒搖才求診牙醫,原本蔡先生只想做植牙,但是除了被確診為重度牙周病,牙醫師還提醒他,盡快前往醫院抽血進一步檢查身體;蔡先生這下才驚覺,自己還罹患了糖尿病!蔡先生在接受牙醫師賴柏超治療牙周病,因此同步進行了糖尿病的控制,最終身體恢復正常,缺牙區也由賴醫師完成植牙治療。賴醫師並提醒,來求診的民眾只要被確診牙周病,持續追蹤另一半或其他家人也必然出現了牙周疾病,牙周病其實是多重慢性疾病的幫凶,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康捷牙醫診所賴柏超醫師指出,口腔健康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相關問題與研究,近年來備受各界關注: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等慢性疾病,皆呈現高度關聯性,甚至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阿茲海默症,也都與牙周病脫離不了關係。牙周病並不僅是牙齒疾病,其實還助長了身體其他慢性疾病的嚴重度,有鑑於口腔疾病影響全球近40億人口,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牙周病在內的口腔疾病,列為影響全球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80%台灣民眾有牙周病!小心慢病風險提升
衛福部2018年進行的大型口腔研究顯示,高達八成的台灣民眾罹患牙周病,但近半數以上民眾對於牙周病卻毫無自覺或是不處理,任其惡化。賴柏超醫師提醒,牙周病其實不只對中高齡者產生影響,懷孕婦女一旦罹患牙周病,腹中胎兒早產或流產的機率亦跟著增加;即使胎兒順產,也可能導致嬰兒體重過輕的現象。美國水牛城大學的十年研究還顯示,罹患牙周病的女性,相較於口腔健康的女性,其罹患各種癌症的機率高出了14%。
賴柏超醫師解釋,牙周與牙齒的關係,就像是建築地基與高樓大廈的關聯一樣。一旦牙周遭受細菌的破壞,有如颱風過後造成山坡地土壤流失一般,大樓因土石鬆軟而倒塌,牙齒也可能因著牙周病細菌感染,無法承受我們因咀嚼產生的巨大咬合力而搖搖欲墜。牙周病是跨越所有年齡層、不分男女的共通慢病,發現與及早治療牙周病,更加刻不容緩。
牙周病症狀:口臭、牙齦流血、牙齒敏感等症狀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顧名思義是發生於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齦,牙周韌帶及齒槽骨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由於大量相關細菌繁殖積聚,引起牙周組織發炎及破壞所造成的各式病變。輕則可能出現牙齦紅腫發炎不適,嚴重可導致齒槽骨破壞,牙齦萎縮、牙根外露而產生牙齒敏感,甚至由於牙周支持組織過度破壞,造成牙齒鬆動、移位甚至脫落。
賴醫師進一步分析,一般人的口腔內已知的細菌有600種以上,其中包括好菌和壞菌;至於牙周致病的細菌,究竟是哪些呢?牙周病主要的禍首細菌,來自牙菌斑:在人進食後20分鐘內,細菌和食物殘渣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就會在牙齒表面和齒齦溝形成了牙菌斑,牙菌斑細菌會進一步製造有毒酸性物質,引起牙齦發炎,容易造成流血,久了以後會使牙齦萎縮,進而破壞牙周結締組織以及骨代謝的平衡。
賴柏超醫師說,牙周病現象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發現牙齦流血、食用酸甜冰冷食物時牙齒感到異常刺激、口臭,或吃東西時牙齒開始使不上力。牙周病的急性發作期,還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化膿,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臉頰異常腫脹、發燒等症狀。
牙周病會傳染家人! 醫師:做好定期洗牙與檢查
賴醫師指出,牙周的致病成因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都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舉凡抽煙、熬夜、藥物、工作壓力、營養不良,以及遺傳基因等,都可能導致牙周病。賴柏超醫師提醒,牙周病不能輕忽之處,在於牙周致病細菌,可以透過唾液再傳染給家人及伴侶;也就是一人得到牙周病,家中其他成員罹病機率也大幅增加!
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口腔健康,賴醫師呼籲,牙周病的預防與治療應該不分你我,定期接受洗牙與牙周病篩檢,就是降低罹患牙周病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家中如有成員有嚴重牙周病,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其他家人更需要及早接受牙醫師的專業檢查,以免一時疏忽,全家吃苦。而相關牙周疾病的位置、破壞程度、疾病活性,以及病人的年齡,都會影響診斷與後續相關治療,因此需由醫師判斷牙周疾病的嚴重程度,再與患者討論最為合適的治療方式。
治療牙周病,配合正確潔牙習慣
目前針對牙周疾病的診斷,主要以器械探測搭配X光攝影進行判斷,一旦臨床發現牙周破壞的現象,除了釐清是否有牙齒咬合不正、咬合異常習慣等造成的牙周破壞,也會先指導患者正確的潔牙習慣,以免治療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此外,牙周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性、手術性與雷射治療等項目,搭配深層牙結石去除、牙根整平與齒槽骨再生等術式。
牙周病光吃藥不會好,應定期回診追蹤
雖然大部分牙周病的破壞屬於慢速發展,尚不至於快速造成齒槽骨破壞的牙周病型態,但是牙周致病菌其實不只一種,加上細菌相當頑強,賴柏超醫師再三叮嚀民眾,治療牙周病絕對必須抱有長期抗戰的決心,絕對不是吃吃藥就能治好。牙齒相關的疾病絕不僅限於牙周病,因此不要任意服用成藥並盡早就醫釐清原因,才不會錯失治療先機,造成身體更大的危害。
賴醫師提醒,即使治療牙周病發揮效果,病況逐漸穩定,還是要定期回診檢查追蹤;患者疏忽定期回診追蹤,導致日後牙周病破壞捲土重來,甚至一發不可收拾的例子,在臨床上可是比比皆是,千萬不能大意 。
減少牙菌斑,先建立正確潔牙習慣
減少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良好與正確的潔牙方法及習慣。賴柏超醫師提醒民眾,漱口是無法清除牙菌斑的,必需靠工具(如牙刷或洗牙機)清除。賴醫師指出,牙齒之間的縫隙,及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牙齦溝,都是清潔上最容易忽略的死角,因此牙刷必需要放置在適當的位置與角度操作。正確的刷牙是將牙刷置放在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刷毛擺放在與牙齒呈45度到60度的位置,先輕輕橫刷後再上下輕刷,還需加上牙線的使用,才能有效的清除牙菌斑,減少牙周病細菌的破壞。由於學習操作的技巧,仍需靠實際操作,賴醫師建議民眾向牙醫師詢問,學習正確的潔牙技巧。
賴醫師強調,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牙周病不僅是破壞牙齒和周圍的組織,造成成人牙齒脫落的主因,還會威脅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成為多項疾病發生機率的潛在高危險因子。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民眾別忘了每半年定期上牙醫診所檢查,注意維持口腔衛生。
文章來源:https://med-net.com/cmscontent/Content/565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