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不正等換牙才就醫就太慢了!牙醫呼籲提前「功能性矯正」
(文章取自:HEHO)
許多人都以為兒童接受牙齒矯正最適合的時機,是在乳牙完全脫落,恆齒生長完畢的12歲之後,但是許多兒童的口腔問題,並不全然是靠傳統等矯正器來解決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覺得兒童等到12歲以後再看醫生就好。
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醫師指出,牙齒的生長發育可分成3階段,第1階段是1-6歲的乳齒列期、第2階段是6-12歲的混合齒列期、第3階段是12歲之後的恆齒列期。像是「咬合不正」這種問題,是指本應上下顎對齊的齒列,因上下牙齒間的咬合關係異常,出現了錯咬(由於下顎骨左右不對稱生長造成的)、開咬(也就是上顎和下顎前面的牙齒完全沒有接觸到)、深咬(上顎牙齒覆蓋下顎牙齒2mm以上)、暴牙、戽斗等情形。這樣的情況應該儘早就醫,而非等到12歲以後才積極治療。
咬合不正矯正可從肌肉訓練開始
牙醫師指出,「咬合不正除了骨骼遺傳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孩童因不良口腔習慣使嘴部與舌部肌肉失衡而導致上下顎齒槽骨形變。」一般嬰幼兒可藉由吸吮母乳的過程,鍛鍊嘴部與舌部肌肉的平衡,讓上下顎骨骼正常的生長。但兒童若有長時間吸吮大拇指、吸奶嘴、咬異物、用嘴巴呼吸等不良習慣,則會影響軟組織,導致硬組織不當的生長發育。
咬合不正除了影響外觀外,還可能會造成孩童咀嚼功能障礙、發音學習障礙、較易齲齒、甚至成年後造成牙周病或呼吸中止等併發症。過去家長發現孩子有咬合不正情形時,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回診觀察,等到12歲換牙完成再進行矯正,矯正方式則以安裝固定式矯正器或成年後手術治療為主。
牙醫師舉例,他一名8歲正處於換牙階段的小病人,除了門牙錯咬外、下巴也有些偏移,講話常常會噴口水。牙醫師讓閔閔配戴功能性矯正裝置,藉由矯正器訓練嘴部肌肉功能,3個月的時間,閔閔的齒列已有明顯改善,嘴巴也比較能閉起來了。
3歲即可開始「早期矯正」
伴隨醫學的發展,「早期矯正」日益被重視,牙醫師表示:「功能性矯正裝置是在孩童骨骼發育成長階段時,藉由此裝置將口腔結構導引至適當位置,在不施予外力的情況下,搭配運動練習如呼吸練習、唇部運動、舌頭運動來矯正孩童的不良口腔習慣,使失衡的肌肉得以平衡,進而改變上下顎齒槽骨。」
由於功能性矯正裝置可從3歲開始配戴,很容易發生小孩不配合的情況,必須透過家長監控予以協助。牙醫師指出,國外治療成果顯示,100個孩童中約有80個可矯正成功,而這80個孩童中約有50個需再透過短時間的固定矯正裝置或隱形矯正進行微調治療。
如何判斷家中小孩有沒有需要進行牙齒矯正?或是使用何種技術進行?牙醫師提醒家長,孩子長牙後即必須每半年定期做口腔檢查,之後若有矯正需要,可適時與牙醫師進行討論,但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口腔習慣,不要讓孩子養成嘴巴開開、咬手指、吸奶嘴、吐舌頭等不良口腔習慣,以免影響口腔與舌部肌肉發育而造成齒列與咬合不正。
文章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40841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許多人都以為兒童接受牙齒矯正最適合的時機,是在乳牙完全脫落,恆齒生長完畢的12歲之後,但是許多兒童的口腔問題,並不全然是靠傳統等矯正器來解決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覺得兒童等到12歲以後再看醫生就好。
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醫師指出,牙齒的生長發育可分成3階段,第1階段是1-6歲的乳齒列期、第2階段是6-12歲的混合齒列期、第3階段是12歲之後的恆齒列期。像是「咬合不正」這種問題,是指本應上下顎對齊的齒列,因上下牙齒間的咬合關係異常,出現了錯咬(由於下顎骨左右不對稱生長造成的)、開咬(也就是上顎和下顎前面的牙齒完全沒有接觸到)、深咬(上顎牙齒覆蓋下顎牙齒2mm以上)、暴牙、戽斗等情形。這樣的情況應該儘早就醫,而非等到12歲以後才積極治療。
咬合不正矯正可從肌肉訓練開始
牙醫師指出,「咬合不正除了骨骼遺傳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孩童因不良口腔習慣使嘴部與舌部肌肉失衡而導致上下顎齒槽骨形變。」一般嬰幼兒可藉由吸吮母乳的過程,鍛鍊嘴部與舌部肌肉的平衡,讓上下顎骨骼正常的生長。但兒童若有長時間吸吮大拇指、吸奶嘴、咬異物、用嘴巴呼吸等不良習慣,則會影響軟組織,導致硬組織不當的生長發育。
咬合不正除了影響外觀外,還可能會造成孩童咀嚼功能障礙、發音學習障礙、較易齲齒、甚至成年後造成牙周病或呼吸中止等併發症。過去家長發現孩子有咬合不正情形時,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回診觀察,等到12歲換牙完成再進行矯正,矯正方式則以安裝固定式矯正器或成年後手術治療為主。
牙醫師舉例,他一名8歲正處於換牙階段的小病人,除了門牙錯咬外、下巴也有些偏移,講話常常會噴口水。牙醫師讓閔閔配戴功能性矯正裝置,藉由矯正器訓練嘴部肌肉功能,3個月的時間,閔閔的齒列已有明顯改善,嘴巴也比較能閉起來了。
3歲即可開始「早期矯正」
伴隨醫學的發展,「早期矯正」日益被重視,牙醫師表示:「功能性矯正裝置是在孩童骨骼發育成長階段時,藉由此裝置將口腔結構導引至適當位置,在不施予外力的情況下,搭配運動練習如呼吸練習、唇部運動、舌頭運動來矯正孩童的不良口腔習慣,使失衡的肌肉得以平衡,進而改變上下顎齒槽骨。」
由於功能性矯正裝置可從3歲開始配戴,很容易發生小孩不配合的情況,必須透過家長監控予以協助。牙醫師指出,國外治療成果顯示,100個孩童中約有80個可矯正成功,而這80個孩童中約有50個需再透過短時間的固定矯正裝置或隱形矯正進行微調治療。
如何判斷家中小孩有沒有需要進行牙齒矯正?或是使用何種技術進行?牙醫師提醒家長,孩子長牙後即必須每半年定期做口腔檢查,之後若有矯正需要,可適時與牙醫師進行討論,但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口腔習慣,不要讓孩子養成嘴巴開開、咬手指、吸奶嘴、吐舌頭等不良口腔習慣,以免影響口腔與舌部肌肉發育而造成齒列與咬合不正。
文章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40841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