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比植牙更可怕!植牙「選擇題」怎麼做?
(文章取自:康健)
植牙已經是處理缺牙問題的常見選項,除了植牙,還有沒有其他選擇?如果真的要植牙,市面上從數萬到十多萬的價格,差別在哪裡?
「缺了一顆牙不處理,上下前後的整排牙齒都會跟著遭殃。」牙醫師表示。我們的牙齒終其一生都在移動,當缺牙處的臨牙因為失去了支撐傾斜,和上方的牙齒咬合不密,就會出現清潔死角,周邊牙齒又一顆接著一顆因為清潔困難,導致新的蛀牙。
此時的處理方式,除了植牙,也能選擇傳統式牙橋,但是需要修磨前後兩顆牙齒。另外一種選擇是活動假牙,缺點是受力不夠好,咬合力只剩原本的約40%,咬硬一點的東西都很吃力,甚至導致破皮。
此外,如果缺牙不處理,或是選擇植牙外的替代方案,缺牙處底下作為「地基」的骨頭也會因為失去受力而慢慢萎縮,拖得越久、萎縮越嚴重,未來要處理的時候就更難,因為需要的補骨量會增加,手術範圍也可能變大,導致術後更不舒服、療程也更長。「原本半年內可以完成一般單顆植牙,但如果拖到5年才處理,大概都要花2年左右才能重建。」牙醫師說。
植體好壞,差別在哪裡?
不過,植一顆牙不但動輒要花費數萬元,更關乎日後使用這顆牙的數十年,太便宜的讓人不安心,例如過去曾有不肖診所,用臨時植體魚目混珠,代替永久植體讓病人使用;選擇高價的,又擔心差別其實不大,反而成了冤大頭。究竟植體的好壞差別在哪裡?患者如何判斷自己用到的植體好不好?
「最簡單的方式,是看這個品牌是不是在醫學中心也通用,因為醫學中心使用的廠牌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管理。」牙醫師醫師建議患者可以先詢問診所使用的廠牌,再上網簡單查詢;此外,廠牌的歷史越悠久,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臨床研究,發表論文,包括了患者口腔骨頭的變化、植體是否會產生金屬疲乏等等。因為植牙技術從1965年瑞典教授Dr. Brånemark成功在病人口中植入全世界第一支植體以來,不斷持續快速進展;有具體研究,代表植體本身在不斷精進,也會檢驗植體本身的成功率和存活率。許多強調實證醫學的牙醫師也都會參考這些研究才敢放心使用。「植牙醫學每5~10年都有新的技術或觀念改變,如果一個植體的設計用了10年都沒有改變也很可怕,代表沒有任何進步,就現在來看已經是過時的。」相對地,小廠牌可能沒有甚麼研究報告可以追蹤佐證,就只能用價格來吸引。
植牙後「長治久安」有訣竅
還有一個病人常問的問題是:植牙之後,這顆牙能用一輩子嗎?林建佑醫師的回答是:「請把它當成一顆新長的牙齒一樣清潔照顧。」因為植體表面也許不像原本的牙齒琺瑯質有蛀牙侵蝕問題,但是口腔細菌依舊會侵犯植體與軟組織、骨骼接合處的「地基」位置;植牙久了之後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植體周圍炎。這也是好的植體差別所在,「植體放到骨頭裡,就像在土裡種了一個新作物一樣,要生根發芽,怎麼讓植體跟土壤妥善結合,就是植體廠牌的專利技術,也是臨床研究展現的差異。此外,好的植體設計能夠分散咬合力,幫周邊骨骼做好「水土保持」,減少植體周圍炎發生的機率,也是每個廠牌的「功力」差異所在。選擇源自瑞典全球領導品牌的植體搭配正常的清潔,才能讓植好的牙更加長治久安。
植牙後第二個常見的問題,則是局部零件的小問題,例如螺絲斷裂,或是假牙表面的缺損。早期的植體是一整顆,一但局部出問題就得整個拿掉,重新植牙;目前新型的植體則分為底部的植體、中間的連接體和上層的假牙,哪邊壞了就局部替換。不過如果這時原本的廠牌已經不存在市面,或是流通性不夠,還是會遇到沒零件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要選擇全球流通、且終身責任有限保固的全球領導品牌,不管在全台灣甚至全世界哪個地方,臨時有需要緊急更換維修、後勤服務上都更好。」
口腔治療走向「數位化、多專科團隊合作化」
除了醫材本身,醫師和診所的專業也是植牙成敗的關鍵,新式數位精準手術設備的引進、治療團隊本身的不斷進修,都是影響口腔醫療品質的關鍵。目前牙科診所也已經邁入「數位化」、及「多專科團隊專業分工」的時代。此外,術前也都要進行完整評估,不只全面了解患者的口腔、齒槽骨健康情況,如果是全口重建等複雜手術,還要事先安排抽血等檢查,確認患者的凝血、血糖、血壓等身體狀況後才能進行治療,並透過數位精準導航系統來進行手術。因為牙科討論的很多是2、3毫米的的差距,肉眼真的有它的極限,數位化設備對牙醫師的極限就有了很大的幫助。
「只要願意踏進診間,都是有救的,代表他還願意嘗試。」牙醫師表示,目前已經有進步的微創甚至舒眠式的植牙,讓植牙變得更舒適不疼痛,很多因為怕痛而拖了太久的患者,在完成重建後,發現沒有想像中可怕,反而會覺得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因為害怕而耽誤了時間,導致後面要花時間做更多治療。他鼓勵民眾,面對口腔健康問題積極處理,與醫師好好配合,好的醫師提供的不只是好的醫療體驗,還有能暢快笑、大口吃的快意人生。
文章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558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
植牙已經是處理缺牙問題的常見選項,除了植牙,還有沒有其他選擇?如果真的要植牙,市面上從數萬到十多萬的價格,差別在哪裡?
「缺了一顆牙不處理,上下前後的整排牙齒都會跟著遭殃。」牙醫師表示。我們的牙齒終其一生都在移動,當缺牙處的臨牙因為失去了支撐傾斜,和上方的牙齒咬合不密,就會出現清潔死角,周邊牙齒又一顆接著一顆因為清潔困難,導致新的蛀牙。
此時的處理方式,除了植牙,也能選擇傳統式牙橋,但是需要修磨前後兩顆牙齒。另外一種選擇是活動假牙,缺點是受力不夠好,咬合力只剩原本的約40%,咬硬一點的東西都很吃力,甚至導致破皮。
此外,如果缺牙不處理,或是選擇植牙外的替代方案,缺牙處底下作為「地基」的骨頭也會因為失去受力而慢慢萎縮,拖得越久、萎縮越嚴重,未來要處理的時候就更難,因為需要的補骨量會增加,手術範圍也可能變大,導致術後更不舒服、療程也更長。「原本半年內可以完成一般單顆植牙,但如果拖到5年才處理,大概都要花2年左右才能重建。」牙醫師說。
植體好壞,差別在哪裡?
不過,植一顆牙不但動輒要花費數萬元,更關乎日後使用這顆牙的數十年,太便宜的讓人不安心,例如過去曾有不肖診所,用臨時植體魚目混珠,代替永久植體讓病人使用;選擇高價的,又擔心差別其實不大,反而成了冤大頭。究竟植體的好壞差別在哪裡?患者如何判斷自己用到的植體好不好?
「最簡單的方式,是看這個品牌是不是在醫學中心也通用,因為醫學中心使用的廠牌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管理。」牙醫師醫師建議患者可以先詢問診所使用的廠牌,再上網簡單查詢;此外,廠牌的歷史越悠久,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臨床研究,發表論文,包括了患者口腔骨頭的變化、植體是否會產生金屬疲乏等等。因為植牙技術從1965年瑞典教授Dr. Brånemark成功在病人口中植入全世界第一支植體以來,不斷持續快速進展;有具體研究,代表植體本身在不斷精進,也會檢驗植體本身的成功率和存活率。許多強調實證醫學的牙醫師也都會參考這些研究才敢放心使用。「植牙醫學每5~10年都有新的技術或觀念改變,如果一個植體的設計用了10年都沒有改變也很可怕,代表沒有任何進步,就現在來看已經是過時的。」相對地,小廠牌可能沒有甚麼研究報告可以追蹤佐證,就只能用價格來吸引。
植牙後「長治久安」有訣竅
還有一個病人常問的問題是:植牙之後,這顆牙能用一輩子嗎?林建佑醫師的回答是:「請把它當成一顆新長的牙齒一樣清潔照顧。」因為植體表面也許不像原本的牙齒琺瑯質有蛀牙侵蝕問題,但是口腔細菌依舊會侵犯植體與軟組織、骨骼接合處的「地基」位置;植牙久了之後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植體周圍炎。這也是好的植體差別所在,「植體放到骨頭裡,就像在土裡種了一個新作物一樣,要生根發芽,怎麼讓植體跟土壤妥善結合,就是植體廠牌的專利技術,也是臨床研究展現的差異。此外,好的植體設計能夠分散咬合力,幫周邊骨骼做好「水土保持」,減少植體周圍炎發生的機率,也是每個廠牌的「功力」差異所在。選擇源自瑞典全球領導品牌的植體搭配正常的清潔,才能讓植好的牙更加長治久安。
植牙後第二個常見的問題,則是局部零件的小問題,例如螺絲斷裂,或是假牙表面的缺損。早期的植體是一整顆,一但局部出問題就得整個拿掉,重新植牙;目前新型的植體則分為底部的植體、中間的連接體和上層的假牙,哪邊壞了就局部替換。不過如果這時原本的廠牌已經不存在市面,或是流通性不夠,還是會遇到沒零件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要選擇全球流通、且終身責任有限保固的全球領導品牌,不管在全台灣甚至全世界哪個地方,臨時有需要緊急更換維修、後勤服務上都更好。」
口腔治療走向「數位化、多專科團隊合作化」
除了醫材本身,醫師和診所的專業也是植牙成敗的關鍵,新式數位精準手術設備的引進、治療團隊本身的不斷進修,都是影響口腔醫療品質的關鍵。目前牙科診所也已經邁入「數位化」、及「多專科團隊專業分工」的時代。此外,術前也都要進行完整評估,不只全面了解患者的口腔、齒槽骨健康情況,如果是全口重建等複雜手術,還要事先安排抽血等檢查,確認患者的凝血、血糖、血壓等身體狀況後才能進行治療,並透過數位精準導航系統來進行手術。因為牙科討論的很多是2、3毫米的的差距,肉眼真的有它的極限,數位化設備對牙醫師的極限就有了很大的幫助。
「只要願意踏進診間,都是有救的,代表他還願意嘗試。」牙醫師表示,目前已經有進步的微創甚至舒眠式的植牙,讓植牙變得更舒適不疼痛,很多因為怕痛而拖了太久的患者,在完成重建後,發現沒有想像中可怕,反而會覺得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因為害怕而耽誤了時間,導致後面要花時間做更多治療。他鼓勵民眾,面對口腔健康問題積極處理,與醫師好好配合,好的醫師提供的不只是好的醫療體驗,還有能暢快笑、大口吃的快意人生。
文章來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558
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其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