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口臭從唾液下手 擊退口中異味【早安健康/孫于琛整理編輯】就算每天都認真刷牙還是口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日本牙科醫師本田俊一認為,口腔內的唾液決定一切。本田牙醫診所的本田俊一是日本治療口臭的第一人,他表示口臭是嘴巴內的微生物所產生氣體,和從肺排出的氣體(像是前一天吃的大蒜、喝的酒)混合後,所產生的難聞氣味。我們口腔內住著數量難以估算的微生物,他們雖然可以幫人體阻絕外來的病原菌,但也會讓人蛀牙、牙周病及產生口臭。想要改善口臭,...
- 2019.09.22
-
總是咬牙切齒? 磨牙可能是壓力大(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一年多來,35歲的董小姐夜間磨牙情形加劇,兩側下頷肌肉酸痛鼓脹,臉型因而有改變。細問之下,董小姐除了磨牙外,因在兩年前離婚、感情生活的不順遂而尚有其他焦慮的症狀。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昀指出,磨牙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引起磨牙的機轉尚有爭議,但目前認為是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異常造成,而心理壓力、人格特質、基因遺傳及藥物都是與磨牙相關的成因之一。磨牙盛行率隨年齡而下...
- 2019.09.22
-
壓力大、用嘴呼吸造成口乾! 日醫3招遠離口臭蛀牙【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乾眼症」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但除了眼睛會乾澀之外,你知道口腔乾燥也會造成口臭、蛀牙等健康問題嗎?日本鶴見大學牙醫系講師中川洋一指出,每年約有500人因「口乾症」求診,病患年齡多介於50~70歲之間,且女性就佔了約八成。唾液具有抗菌、淨化口腔、中和口腔酸性、保持口腔濕潤的效用,也能夠修復牙齒表面。成年人每日唾液分泌量約1.5公升,若是分泌不足或損耗過多,就會產生口乾...
- 2019.09.22
-
八個令人訝異的口臭原因【大紀元新聞網/記者唐依旋/吳翰林編譯報導】許多人都曾有過在重要場合或與人交談時,因口臭尷尬而造成困擾的經驗。一般常見的口臭因素是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所致,但也有許多是日常生活的習慣或健康因素所造成。雖然,勤奮的刷牙和使用牙線可能會產生一點作用,但專家指出,刷牙並不是永遠有效的方式,必須找出造成口臭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健康專欄作家梅根.詹森(MeganJohnson)即指出8個...
- 2019.09.22
-
遠離癌前病變與口腔癌 戒除檳榔、菸、酒中廣新聞網(李明朝報導)嚼檳榔、吸菸罹患口腔癌機率增加,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口腔內,出現有固定一個位置,超過2星期以上沒有痊癒的潰瘍或硬塊,建議立即找耳鼻喉科或口腔外科醫師進一步檢查、確保健康。衛福部桃園醫院表示,檳榔證實會顯著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口腔癌患者中,近約9成有嚼檳榔的習慣,嚼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9倍;同時吸菸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一...
- 2019.09.10
-
嚼檳榔口腔癌 向下扎根拒絕誘惑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據國民健康署日前記者會指出,107年青少年嚼檳率為:國中1.34%,高中2.10%,有近6成的國中生第一次嚼檳榔是在11歲以前,顯見從小學開始嚼檳的問題仍持續殘害國家幼苗。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葉大華秘書長表示,台灣在103年正式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將兒童權利公約正式成為台灣的國內法,行政院應依據CRC避免兒少接觸有害身心物質及兒童最佳利益立場,針對...
- 2019.08.12
-
擁有一口健康牙齒很難?這 5 種食物可除口臭又防蛀牙Heho健康網(文/彭幸茹)擁有一口潔白的牙齒,能夠為自己的外在形象加分,維持口腔健康除了每日清潔、定期看牙醫這兩個動作不能少之外,其實吃對食物也可幫助牙齒變白、讓口腔變健康喔!對牙齒有益處的食物1.起司起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可降低蛀牙風險食物之一,因為起司會增加唾液分泌,讓牙齒的琺瑯質上形成一道保護膜,讓酸的傷害降低,故可達到預防蛀牙的作用。加上起司含有豐富的磷酸和鈣,可幫助修復蛀牙...
- 2019.05.22
-
起床先吃早餐還是先刷牙?牙醫:搞錯順序難怪你「滿口黃牙」又提早心臟病!每日健康/國際編譯郭家和口腔和身體各部位健康都有連動關係,但究竟哪些說法是真的,哪些說法可能沒有科學證具?英媒《鏡報》整理了最常見的口腔迷思,專訪牙醫師UchennaOkoye為民眾解答。其中最常見的迷思之一就是起床後是否應該立即刷牙?有一說是吃完早餐後再刷牙更能清潔健康,但Okoye醫師的答案卻是:一起床立刻刷牙才是對的。Okoye醫師指出,夜間唾液在口腔中產生的細菌和牙菌斑,如果沒有立即刷掉...
- 2019.03.28
-
牙痛突然來襲 到底怎麼了?【全民健康基金會】牙齒忽然痛起來,任誰都受不了。如果是牙周問題引起的牙痛,還有可能忍耐一段時間,不過如果是牙髓發炎引起的尖銳抽痛,通常會痛得受不了,想立即找牙醫師處置!臺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臺大牙醫專業學院牙醫學系助理教授李苑玲,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引起牙痛的原因,其一是蛀牙對硬組織的傷害,或是外力撞擊對牙齒造成傷害,然後對牙髓腔內的活組織造成刺激而產生疼痛的情況。這類型的疼痛是因...
- 2018.12.24
-
植牙、裝牙套 防牙周病搞破壞自由時報(記者王捷/台南報導)裝牙套與植牙可讓缺牙患者安心享受美食,重新獲得咀嚼的樂趣,但醫師提醒,不管是植牙或是裝牙套還是要維護口腔衛生,以免形成牙周病,最嚴重時,甚至植體鬆動,幾乎脫落,必須全部移除,還可能影響鄰近的健康牙齒。醫學中心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劉昱菁表示,不少人誤認裝了植牙後,便永無後顧之憂,但長期清潔維護不當,會導致植牙周圍細菌附著,形成牙周病,容易有牙齦流血、化膿,甚至植體周圍骨頭...
- 2018.09.19
-
智齒痛再拔 結果蛀牙買一送一了自由時報(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一般人認為智齒不會痛就不用拔,牙醫師澄清錯誤觀念,智齒不易清潔,容易牙結石,幾乎會蛀牙,等到感覺疼痛,已是免疫力下降造成牙齦發炎腫脹,要再拔牙不但傷口較大也比較痛,而且智齒易導致前牙嚴重蛀牙,建議17、18歲就拔除智齒。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教育主委、牙醫診所院長陳易駿指出,智齒有4顆,分別長在上下排牙齒左右邊的最後一顆牙,牙齒長得太後面,刷牙很難刷到,幾乎會蛀牙,...
- 2018.08.03
-
植牙貼片非一勞永逸 偷懶不回診恐走鐘白花錢今日新聞NOWnews(記者陳鴻謙/台中報導)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人口增加,牙齒口腔護理備受重視,植牙幾乎成為國人掉牙補缺的不二選擇。近年來有不少人質疑,植牙矯正後容易變形,還有網紅做了美白貼片後導致牙齦紅腫。牙醫師指出,植牙、美容貼片當然不可能跟原生的牙齒一樣好,唯有勤勞做好口腔清潔,定期回診追蹤,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享受到植牙及貼片帶來的好處。植牙雖然沒有自己原生牙齒來得好,但如果...
- 2018.07.20
-
美白牙齒有條件! 有這些毛病最好別做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即時報導)想擺脫一口黃牙,許多民眾會求助牙醫師美白牙齒,但有些民眾則會自行購買美白牙齒貼片,自行去除牙齒黃垢,但美白牙齒最主要的成分為過氧化氫,也是俗稱的雙氧水、漂白水,若是牙齒本身不好或有牙周病、蛀牙者,接觸到過氧化氫,恐會讓原本的病情雪上加霜,醫師呼籲,美白牙齒前仍要讓牙醫師診斷,確定沒有其他疾病後再進行齒列美白。長庚醫院一般牙科暨義齒補綴科主治醫師林敬凱表示,牙齒變黃有...
- 2018.06.25
-
愛嚼硬物、愛吃酸食 易造成敏感性牙齒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牙齒敏感是生活中常見的口腔問題。敏感性牙齒是因為琺瑯質(牙釉質)喪失而象牙質(牙本質)外露所致。象牙質內有許多牙本質小管,受到外來的刺激,尤其是冷熱變化的溫度刺激,就會產生酸痛與不適。造成敏感性牙齒的原因有很多,常見原因有齒頸部磨耗,其他如牙齦萎縮引起的牙根曝露、愛嚼硬物、愛吃酸食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醫師林慧娟表示,齒頸部磨耗常是因為不當的刷牙方式...
- 2018.06.01
-
只刷牙仍有牙菌斑!搭配牙線很重要(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天早晚各刷1次牙,就覺得自己做足口腔清潔了嗎?光就刷牙方式,刷毛也要碰到一點點牙齦才夠完整。除了定時刷牙,更重要的是使用牙線、牙間刷來清潔難以深入的齒縫,否則仍會滋生牙菌斑。貝氏刷牙法涵蓋一點牙齦、依序刷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蔣政宏表示,刷牙方式有很多種,每一種方式都有其特色及適用性。目前較常被推薦的刷牙法為貝式刷牙法,把牙刷刷毛斜斜放在牙...
- 2018.05.17
-
牙科數位新技術 打造一日全瓷美齒(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擁有一口美齒很簡單!不少人都有牙齒美觀的問題,像是經常喝茶、喝咖啡的人,牙齒顏色容易灰灰黃黃,或是蛀牙、跌倒造成的牙齒缺角,過去想要做牙套修飾,可能需要等待一星期;如今,透過牙科數位新技術,牙醫師使用數位全彩口腔掃描儀及全瓷牙冠研磨機,一天內就能打造專屬全瓷美齒,擁有潔白透亮的「明星齒」。牙齒偏黃、齒列不整美齒需求多DSD數位微笑美學設計國際認證醫師沈志容臨床觀察發...
-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