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齒一定要拔嗎?(本文摘自知齒-最懂你的牙科知識平台)有智慧齒之稱的第三大臼齒實際存在的作用為何?智齒,學名為第三大臼齒,從門牙往後推算的第8顆牙齒,也就是最後方那顆。據美國牙科協會(ADA)發表之文獻指出,智齒大約在17歲後開始萌發,因長出時正值人類的思想成熟期,故被稱作智齒。而臼齒本是行使咀嚼和咬合的作用,但因智齒生長位置在口腔最內側,所以也有了輔助臼齒缺牙的作用。現今國人健康意識逐漸抬頭,口腔清潔更被注重...
- 2023.09.06
-
長期缺牙沒補 咬合不均恐臉歪(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缺牙造成危害多,從外觀可能因咬合不均,產生大小臉;大至咀嚼困難、消化不良都是常見的問題。缺牙是許多人常見的口腔問題,一般的直覺反應,都以為除了植牙或安裝假牙,治療別無他途。醫師說,長期放任不處理缺牙空間,往往會因小失大;若能及早面對,扶正附近的牙齒,減少後續處理的麻煩,倒是可以省下一大筆花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齒顎科醫師指出,局部缺牙的起因,有時是因蛀牙,或者...
- 2023.08.25
-
阻生智齒致局部氣滯血瘀 形成牙冠周圍炎台灣新生報作者【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牙冠周圍炎屬於急性炎症,通常發生在智齒(特別是阻生智齒)周圍軟組織。具有牙醫執照的中醫師表示,這種炎症主要是阻生智齒牙位不正、氣血循行不順,進而導致局部氣滯血瘀,加上感受六淫外邪,特別是風熱外邪,就容易引起陽明經脈熱氣上攻,久而久之就形成牙冠周圍炎。所謂阻生智齒就是牙齦空間不夠,以致於被卡住而長不出來的牙齒。古籍《黃帝內經》稱智齒為真牙,生長年齡男女有別,男...
- 2023.07.05
-
牙垢都藏在最後面?牙醫揭「這3處」要好好清潔 每半年需洗牙一次【中天新聞網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日常吃完食物過後,如果沒能適時清潔牙齒,食物殘渣就會形成牙菌斑的口腔細菌最佳養分。當牙菌斑結合食物殘渣和唾液,沿著牙齦線在牙齒表面形成的一層厚膜,就是牙垢。如果容易清除的牙垢沒有馬上去除,加上唾液中所含的礦物質與口腔內的酸性分泌物,就會惡化成為包覆牙齒的硬膜,持續硬化後,就會變成只有牙醫可以去除的牙結石。目前健保提供給付13歲以上的民眾,只要繳掛號費,就可以每半...
- 2023.06.30
-
蛀牙小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都是「疏於1件事」惹禍(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醫生,我的臉腫起來了,又腫又痛,怎麼會這樣?」一位年約50多歲男性,某日突然覺得左邊牙齒感到微微疼痛,想說好好刷牙漱口,看看能不能自己改善,但兩天後左邊臉腫了起來,且疼痛難耐。急忙到醫院就醫,診斷發現原來是齲齒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多因牙齒細菌感染所致除了齲齒之外,牙周病、根尖周圍炎、智齒冠周炎等的慢性發炎,都有可能造成臉部的蜂窩性組織炎。臺北市立聯...
- 2023.06.08
-
牙齒「微微發疼」勤刷牙就好? 他拖到臉腫才知要命蜂窩性組織炎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臉怎麼又腫又痛?一位年約50多歲男性,日前突然覺得左邊牙齒「微微疼痛」,當下卻不以為意,以為只要好好刷牙、漱口,應該就能自己改善,沒想到兩天後左邊的臉頰卻腫了起來,且疼痛難耐,急忙到醫院就醫,診斷竟是齲齒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院口腔醫學科主治蒲醫師指出,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是由牙齒的細菌引起急性感染,最常見症狀為臉部或下顏面部或頸部突然腫脹,嚴重可能會進一步引起張口...
- 2023.05.19
-
每2人有1人患口腔疾病 護牙四字訣「檢、刷、線、嚼」【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最新調查指出,全球約有35億人口罹患口腔疾病,相當於每2人就有1人患口腔疾病。適逢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OralHealthDay),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黃副理事長13日出席記者會,呼籲民眾謹記「檢、刷、線、嚼」四字口訣,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也能間接促進身心健康。恆牙未治療齲齒全球疾病負擔排名第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11...
- 2023.03.15
-
含氟牙膏沒那麼神!保護琺瑯質這2件事才最重要【康健雜誌/作者楊雅馨】強化琺瑯質牙膏經過特殊設計,不僅可以維持牙齒的健康、使其更堅固,並提供更好的保護,還能讓貝齒不會受到飲食危害,真有如此神奇?原理:把微小的孔填蓋起來琺瑯質又稱為「牙釉質」,是人體最堅硬、礦化程度最高的組織,雖然堅硬卻也怕磨耗、刷耗、酸蝕。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牙科系一般牙科主治醫師指出,物理刺激譬如刷牙刷得太用力、喜歡咬硬的東西如冰塊、檳榔、或常吃粗纖維的食物;化學性刺激好比愛...
- 2023.02.07
-
根管治療後,為何又蛀牙?(Yahoo報導╱丁彥伶)根管治療無法保證百分之百完全成功,因為根管系統就像地下水道般錯縱複雜,有些根管可能鈣化、阻塞等,有些人還有畸形的牙根尖,很難完全清除乾淨,而且有些細菌會和人共存,等到老化、免疫力變差,細菌就會再作怪。每次聽到魔音般的磨牙、銼刀銼著牙齒的聲音,張伯伯就害怕,直說不敢繼續做根管治療了。最近他突然覺得裝著假牙的牙齒疼痛,醫師說是牙神經發炎,要做根管治療,「明明10多年前做過了...
- 2023.01.10
-
蛀牙蛀出大黑洞,要填補或嵌牙套?牙醫分析給你聽【早安健康/張牙醫師報導】一般因蛀牙或局部咬裂造成的牙齒結構缺損,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直接做填補復形。牙齒填補的主要材料有銀粉和複合樹脂。銀粉因為顏色不美觀以及有汞汙染的疑慮,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大多數情況會使用複合樹脂填補,在適當的操作之下,已可達到不錯的效果。然而當牙齒結構缺損範圍較大時,直接填補無法達到理想的強度和美觀,且理想的鄰接面外型不易達成,補完易有鄰接面過鬆易塞食物的情形。這些問題主要...
- 2022.12.08
-
智齒拔不拔?牙科醫師說分明【華人健康網文】智齒拔與不拔常常是困擾很多民眾,甚至是很多牙醫師的問題。常常有民眾疑惑地到醫院來,問說診所牙醫師建議他把智齒拔掉,可是他不覺得痛,為什麼要拔?事實上,評估智齒需不需要拔有很多因素,痛當然是其中之一,也是最決定性的因素,但除了痛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考量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智齒的由來及迷思首先要了解一下是甚麼原因讓智齒變成困擾我們的問題。古代人演進到現代人的過程中,牙齒的數量其實都一直...
- 2022.11.30
-
牙痛先別急著抽神經 釐清原因後或許可保住(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有位24歲李姓男子早上起床,發現牙齒輕微不適,右門牙痠痛,按壓也有明顯疼痛感,幾日後疼痛感略為減退,因此到住家附近診所看診,醫師檢查後並無蛀牙或明顯外傷,但表示可能是牙齒內受到感染,需進一步進行根管治療做牙套。他之後至童綜合醫院求診,經口腔醫學部醫師診視及口腔X光檢查後,因患者疼痛牙齒無蛀牙或其他損壞,研判可能為牙周韌帶發炎,建議服用消炎藥再觀察,三天後回診況狀好轉...
- 2022.11.16
-
我有牙齒酸蝕? 5大症狀自我檢查「齒黃、敏感」小心了ETtoday健康雲【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牙齒健康是最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除非缺牙或明顯疼痛才會就醫,但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容易造成「牙齒酸蝕」,根據2015年全球統計16,661位孩童及成人有34.1%有不等程度的牙齒酸蝕,等於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有牙齒酸蝕。醫師指出,愛酸食、愛喝飲料、胃食道逆流等都是危險因子,但牙齒酸蝕通常不易被發現,若出現5大徵兆就要當心了。牙科主治醫師指出,一般來說,...
- 2022.11.10
-
智齒到底要不要拔?牙醫師告訴你!自由時報(文/記者吳書緯)許多人在發現自己開始長智齒時,直接聯想到要拔牙的痛楚而造成驚慌,甚至擔心拔智齒會影響智力,牙醫師表示,智齒與智商沒有關聯,拔智齒完全不會影響智力,而且不是長了智齒就一定要拔掉,只要智齒有生長空間又沒有蛀牙就不用拔。謠言1︰只要長智齒就一定要拔掉,不然容易造成蛀牙?解答:錯!長智齒沒有一定要拔掉,只要智齒生長空間良好且沒有蛀牙就不用拔。謠傳智齒長出來以後,就算沒有蛀牙也要...
- 2022.09.19
-
蛀牙蛀出大黑洞,要填補或嵌牙套?牙醫分析給你聽【早安健康/張哲瑜牙醫師】一般因蛀牙或局部咬裂造成的牙齒結構缺損,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直接做填補復形。牙齒填補的主要材料有銀粉和複合樹脂。銀粉因為顏色不美觀以及有汞汙染的疑慮,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大多數情況會使用複合樹脂填補,在適當的操作之下,已可達到不錯的效果。然而當牙齒結構缺損範圍較大時,直接填補無法達到理想的強度和美觀,且理想的鄰接面外型不易達成,補完易有鄰接面過鬆易塞食物的情形。這些問題主要...
- 2022.09.05
-
你刷牙方式正確嗎? 口腔健康有撇步(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醫療品質與生活水準提升,臺灣已進入高齡者社會。高齡者比攀升至13.33%,老化指數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未來高齡病人的比例將會逐年增加,而高齡長者的口腔醫療與照護較多元且複雜,口腔健康更需要專業的照護。長者口腔問題複雜應掌握正確刷牙要點口腔不但能維持臉形正常、還可以保有咀嚼功能,但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功能退化,高齡長者常見多種口腔問題,如口腔組織老化、牙周病惡化、牙根齲齒...
- 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