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牙一定要植牙?植牙、牙橋優缺點風險一次解答(文章取自:早安健康)為什麼我找了很多家診所,每一家診所都叫我植牙呢?我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代替嗎?缺牙一定要植牙嗎?關於「拔一顆牙要做三顆假牙牙橋」,這是在植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的治療計劃。但只適用於缺牙處前後的牙齒都還健在的情況下,因為我們必須把前後牙齒磨小當作支柱,將三顆假牙連在一起,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座橋,橋的本身就是缺牙處,兩端連接橋的橋墩就是我們缺牙處前後的支柱牙。因此當缺牙處前後沒...
- 2022.03.22
-
植牙手術介紹:風險、術前準備、術後恢復(文章取自:Hello醫師)植牙手術的介紹植牙手術是一種使用金屬的螺絲釘來取代牙根,並使用外觀及功能都與真牙類似的假牙來取代受損或遺失的牙齒。此手術可以成為不適合使用活動假牙(Denture)或固定式假牙,如牙橋(Bridgework)的患者的另一種方案。植牙手術的進行方式與植入的種類與患者的顎骨狀況有關,且因為植牙手術有好幾道程序,所以花費的時間有可能長達一年,並可能需要好幾個月的恢復期,但是...
- 2022.03.21
-
牙痛總是看不好嗎? 牙科顯微鏡能將細節看得更清楚(文章取自:健康醫療網)人人都想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但因外傷、先天性遺傳、不當的口腔保健方式、疏於照顧牙齒等原因,進而造成牙齒或牙周的疼痛不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牙痛的經驗,經過適當的治療處理後都能得到改善。但也有人的牙痛症狀會反覆發作,多是因為沒有確切的治療到問題點。好在現在有了牙科顯微鏡,能輔助牙醫師進行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這次特別諮詢牙髓病專科醫師顏成翰,和大家分享牙痛的成因、治療方式以及...
- 2022.03.18
-
有口福才有晚福 中老年人常見的牙齒疾病與保健(文章取自:中亞健康網)70歲的張伯伯,多顆牙齒搖搖欲墜,食物咬不動也嚼不爛,而且牙縫變大,講話會漏風,又因為「爛口角」(口角炎)而不喜微笑。他常常悲哀的想,到了這個年紀,難道能夠吃能夠開懷大笑也是一種奢望嗎?中老年人的口腔環境與年輕人不同人們隨著年齡增長,口腔組織會老化,包括牙齦退縮、唾液減少、味覺改變、口臭、牙齒磨耗、牙周病惡化、齲齒(蛀牙)增加等現象都陸續出現,致使口腔機能逐漸下降,由於無...
- 2022.03.17
-
牙齦流血是健康亮紅燈!置之不理…慢性發炎「延燒」全身(文章取自:健康2.0)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視慢性發炎在體內延燒,最終將引發各種嚴重疾病。一般人最熟悉易懂的案例就是牙周病。牙周病正如其名,就是牙齒周邊部位的疾病。具體來說,就是支撐牙齒的骨頭(齒槽骨)或牙齦感染牙周菌,引起發炎現象。大家可能不知道,人類的嘴巴裡存在著數百種細菌,其中,造成牙周病的牙周菌,光是現在已知的種類就多達100種以上,而且都很常見,所以任何人都有機會感染牙周病...
- 2022.03.16
-
每天刷牙就夠了?常用牙線會讓齒縫變大?牙醫師:「牙縫清潔」和刷牙一樣重要!(文章取自:美麗佳人)「刷牙就夠了,不用使用牙線或牙線棒啦!食物卡牙齒用牙籤剔一剔就好?常用牙線會讓牙縫變大?」這些關於牙縫清潔的迷思,你聽過幾個?專業牙醫師表示,想要擁有一口好牙,其實牙刷和牙線同樣重要。口腔清潔不能只靠刷牙,牙縫也一樣要顧到!根據《日本牙科保存學雜誌》曾刊登的數據,發現無論用牙刷再怎麼仔細刷牙,也只能去除60%左右的牙菌斑,其他還是要靠牙線、牙間刷等工具來清潔牙齒縫,才能確實...
- 2022.03.15
-
牙齦反覆腫脹、流血當心牙周病!抹鹽巴有用嗎?醫師教怎麼預防牙齦腫(文章取自:HEHO)造成牙齦腫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原因為民眾未能有效清除日常累積的牙菌斑,所引起牙齦發炎、腫脹,高雄長庚醫院牙科部副部主任吳德儒表示,若長期忽視清潔問題,恐怕還會引起牙周病等其他後患。而牙齦腫常常出現在後牙的位置,吳德儒醫師表示,由於前牙比較容易清潔,所以臨床上較常看到患者後牙出現牙齦腫脹情形,「尤其是下顎後牙智齒的部分,該部位容易成為清潔死角,無法達成有效清潔,而出現...
- 2022.03.14
-
缺牙恐影響記憶!80歲有20顆牙的方法(文章取自:康健)中華牙醫學會表示,日本近期研究指出,若70歲以上的長輩,牙齒數量多於20顆的人,比少於20顆的人,5年死亡率約降低60%。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口腔中超過20顆牙的比例不到六成,「比起日本推動的80/20,80歲以上的老人,還擁有20顆牙,有很長一段距離,」三軍總醫院口腔膺復科主任王宜斌感嘆。老人缺牙的2大主因隨著年齡增長,牙齦逐漸萎縮,缺少琺瑯質保護的牙根暴露在外,易受...
- 2022.03.11
-
真牙越多的老人越不容易失智!「咀嚼」可以活化大腦(文章取自:愛長照)研究也發現保有的真牙數量愈少,與記憶、學習能力有關的海馬迴,和主掌自主意識、思考的額葉容量也會隨之變小。從結果來看,當真牙脫落得太嚴重,無法好好咀嚼,就會失去對大腦的刺激,影響大腦功能。當我們說話、唱歌、活動臉部肌肉,都會對大腦形成正面刺激。還有一個動作能給予大腦更大的刺激。那就是咀嚼。牙齒與牙齒咬合的感覺會從齒根處的齒根膜傳遞至大腦。不只能刺激大腦的運動皮質區和體覺皮質區,...
- 2022.03.10
-
別輕忽牙齒咬合不正 防缺牙!牙醫師教您刷牙(文章取自:健康醫療網)牙齒咬合不正勿輕忽!日本黑站前中央牙科院長田村繪里表示,民眾要注意牙齒的咬合,不論是天生的,或是因為年齡漸漸增長,還是因為蛀牙或牙周病必須拔牙,都會導致咬合不正。有大約四成的成年男性可能有咬合不正的問題,咬合不正同時也是肩膀僵硬和腰痛的原因,先去確認一下自己牙齒的咬合很重要。蛀牙或牙周病少一顆牙牙齒咬合就受影響田村繪里指出,如果因為蛀牙或牙周病拔了一顆牙,就算只少了一顆,...
- 2022.03.09
-
3管齊下 照顧牙齦、口腔更健康(文章取自:康健)口腔保健不只是好好刷牙,牙齦健康也很重要!牙齦如果健康,就可降低口腔疾病、牙周病的出現,牙齒也才能健康成長。相對來說,如果牙齦不健康,則可能有牙齦萎縮、齒根脫落、掉牙等現象,進而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問題。那麼,應該如何照顧牙齦呢?除了正確刷牙方式以外,您可能不知道,牙齦保健也和衛生習慣、飲食作息等息息相關!均衡飲食,養出一口好牙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攝取均衡營養,和牙齦健康是直接相關...
- 2022.03.08
-
喜歡咬冰塊小心讓牙齒產生裂痕!出現裂齒症候群怎麼辦?(文章取自:HEHO)如果日常吃東西時出現咬痛、碰到冷熱食物感到敏感,多數民眾都聯想到蛀牙、敏感性牙齒,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平常咬合習慣關係,導致牙齒表面產生裂痕,特別是如果喜歡咬冰塊、骨頭的組群,發生「裂齒症候群」的機會也越高。牙齒雖然堅固,但般隨著年紀增長,牙齒使用時間越長,鈣化的硬組織增加,牙齒產生裂痕機會也會越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蒲永峻解釋:「尤其當牙齒瞬間承受過重...
- 2022.03.04
-
牙齒怕酸怕甜又怕冰~預防牙齒變敏感(文章取自:Hello醫師)牙齒敏感時,不管進食、飲水,使用牙線或刷牙等,牙齒都可能感到暫時性的刺激。牙齒敏感主要是由於琺瑯質磨損,或牙根裸露所引起,但有也可能是由其他原因,例如蛀牙、牙齒破裂或碎裂、近期剛置入填充物、美白等等。牙齒敏感有哪些症狀?牙齒敏感有許多症狀,包括牙齒怕甜、怕酸、怕燙、怕冰。而且不只在吃喝時產生,接觸到冷空氣、受到壓力或觸摸,如刷牙或使用牙線,也會產生不適。有些症狀可能未...
- 2022.03.03
-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牙醫師:避免腦神經退化、失能,注意4件事(文章取自:幸福熟齡)身為牙醫師,我當然會說牙齒保健很重要。有牙齒才可以好好咀嚼吃東西,消化好、吸收好,身體自然好。吃也是生活的享受、快樂的來源。牙齒更是門面,牙齒美觀,表情豐富靈活且說話清楚,對人際互動亦有幫助。最近幾年許多腸胃科醫師都建議,食物要多咬幾口才吞嚥,一方面可以充分混合唾液,減輕腸胃道負擔;一方面唯有充分咀嚼,大腦才有時間下達飽足感的指令,免得我們吃太多,不知不覺吃進太多熱量,造成...
- 2022.03.02
-
蛀牙怎麼辦?為何抽神經?假牙材質、製作流程,牙醫師圖解說明(文章取自:照護線上)「醫師,我的牙齒好痛!」李先生痛苦地說。「痛多久了?」「之前是吃東西時牙齒很敏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李先生摀著下顎說,「昨天開始痛得很厲害,整晚都沒辦法睡。」檢視過蛀牙後,醫師說:「你的蛀牙很深,已經進到牙隨腔,應該要抽神經喔。」蛀牙是非常普遍的狀況,根據調查,台灣5歲兒童的齲齒率高達65.43%,平均齲齒顆數達3.44顆,18歲以上成人齲齒率更高達87.99%。贋復補綴...
- 2022.03.01
-
一天刷牙 3 次降低 12% 心臟病風險!歐洲預防心臟病期刊:4 類人更需要注意牙齒健康(文章取自:HEHO)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跟中風、心臟衰竭、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等疾病有關,而心房顫動又跟心臟衰竭最緊密,兩者不但常常一起出現,也跟年紀漸長、高血壓、糖尿病,或是冠狀動脈相關疾病、瓣膜性心臟病都有關。不過近幾年,學者們發現其實心房顫動或是心臟衰竭,其實也都跟「發炎」有關,如果能先檢測發炎反應,或許能減少心臟疾病的惡化。而其中一項監測,很可能就是「口腔衛生」,因為口腔中...
- 2022.02.25